“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从教28年,由服务一个班的学生到惠及整个学校的学生,韩健的教师轨迹在济南十一中被拓展。3年前,他为人师的半径再次被拉大:由学生到家长,再辐射到社区。
半路出家自学心理学为迷茫学生找出口
十余年前,在韩健还是一名普通老师时,他就有了“粉丝团”。教的是生物,教过的班级,学生们都喜欢他。人缘好,2002年,学校干脆把韩健调到了政教处,专门管学生。出入政教处的学生,不再局限于一个班级,被“叫”过来的学生,有些是犯了这样那样的错,需要处分。此前与学生打成
一片的和谐被打破,“学生们怎么了?”“有没有纾解的方法?”高中阶段,正值青春期,有句话说“谁的青春不迷茫?”自那时起,韩健开始自学心理学,为困惑的学生们找一个出口。
半路出家,自学的方法一个是看书,另一个是听课。28年过去,提起当年在山师“蹭课”的场景,坐在记者对面的韩健笑了:“大学课堂更自由,也没人管,我就去蹭着听呗。”
2005年,国家心理咨询师开始报考,韩健在当年就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还是一名普通生物老师时,韩健说过一句话:在他心里,没有发现任何一个学生身上有不好之处,就是觉得他接触的每一位学生都很好。至今,一直在与学生打交道,韩健还是当初的观点。只不过,他现在在用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经验带动整个十一中老师用积极和发展的视角去看待学生。
“我们习惯于问题视角,比如孩子偏执、不合群、成绩不好,我们习惯于把眼睛聚焦于这些问题,再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什么是积极的视角?韩健举了“撇捺”的故事。
孩子拿回一张画满了“红叉”的书法,很多老师和家长们一看到歪歪扭扭的字迹肯定“血冲到脑子”,指出一堆问题。韩健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他没有暴跳如雷,而是仔仔细细接过字帖,从中挑出一个写得最好的字,对学生说:这个写得不错。“一张字帖中,肯定能找出一个好看的字,如果找不出来,总有一个写得好的笔画吧?”韩健说,带着放大镜去找学生的优点,这就是积极和发展视角。
问题视角错在哪里?因为批评没有意义,表扬是被“构建”出来的。
创建家庭教育读书会给困惑家长找方法
学生的教育不仅属于学校,还属于家长。青春期成长的烦恼也不只是学习,他们也在家庭中爆发出来。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坐到了韩健办公桌前,倾诉着他们的难题与面对难题时的束手无策。
“我们的家长该怎么办?"韩健又把这个问题写入了自己的记事本。许多家长带着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想要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韩健说方法不是不可以提供,但治标不治本,转变观念比具体方法更有效。如何转变家长的教养观念,韩健最后把这个问题的突破口落到了“读书”上。
读书,是投入成本最低,却是最有效转变意识的办法。2017年9月,济南十一中家庭教育读书会成立了。
读书会是一个好路径,但韩健也不讳言,很多的读书会形式大于内容。所以,济南十一中的家庭教育读书会成立时有一个大前提:一定要“实”,让家长切实受益。
要落实内容就不能空。每期的读书会都有细化的主题,从父母角色、家庭氛围到同伴关系,用模块化的方式串成体系。在读书会的形式上,有十一中家庭教育团队研发的12节课程体系作为大课来普及,也有不超过10人的阅读小组进行分享,解决个性化问题。
韩健还记得2017年10月第一期家庭教育读书会时,只有4位家长参加,进行到第25期时,每期能达到60多人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者已达数千人次。
2018年10月,济南十一中被山东省教科院授予“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2019年5月29日,济南市教育局召开第二届中小学德育品牌表彰推介会,“济南十一中家庭教育读书会”荣获第二届中小学德育品牌,被济南市教育局确定为“泉家共成长”工程项目单位。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当天,济南十一中家庭教育读书会将迎来它的第50期,以此方式向教师节献礼。
“互联网+”拓展课堂为更多人指点迷津
济南十一中家庭教育读书会越来越成熟,参与者,不再局限于济南十一中的家长,其他学校的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也慕名而来,韩健和团队决定“走出去”,以“打造书香和谐家庭,共驻共建美好社区”为主题,读书会走进了周边社区,把家校共育拓展到社校共育。
现在,家庭教育读书会有了微信公众号,在探索和实践空中课堂与现场直播,再把辐射的家长群体半径扩大。韩健说,家庭教育读书会的直接受益者是家长,更大受益者是学生。
2020年秋季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济南十一中校长邵晋波带领全校师生在写有“制止餐饮浪费、弘扬节约风尚”的大红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当天,韩健就以“你承诺的样子真好看”为题,在家庭教育读书会微信公众号上把校长、老师、学生签字承诺的身影上传,用“互联网+”的方式继续着他的积极心理学实践。
从自学心理学开始,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再到家庭教育实践的探索者,韩健的教师成长轨迹源动力来自学生,来自于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称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武汉大学心理学硕士毕业的王晓娜是韩健的工作搭档,作为年轻教师,在王晓娜看来,韩健是“济南十一中的一束光”,雕塑学生心灵的同时,他还把温暖的力量传递给学校的老师们。“我自己就是个例子,年轻教师如何成长?韩老师就如同一位导师,毫不保留地把他的所感所知传授给我。”
“谢谢韩老师,您永远是一盏明灯,为更多的人指点迷津。”韩健的手机里,保存了很多这样的短信,有些是来自多年前共事的好友,有些则来自现在身边的老师。把学生工作、家庭教育工作等当作事业来做,这些爱的回馈,于韩健而言,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赵世彩)
记者手记——
青春的出口是接纳
“会有人没有青春叛逆期吗?”
“没有。”
高中生处于心理变化关键时期,认知、情绪、行为等都在形成中,家长们的“火冒三丈”,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没有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而不是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韩健的学生缘好,不仅因为他所说的“每个学生都很好”,是他在内心深处真正接纳每一位学生,即使他们正处叛逆期,身上布满了扎人的刺。
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简单地说就是“师爱”。师爱,实际就是师德的灵魂所在。在很多济南十一中老师们看来,韩健对学生的爱更为纯粹,因为没有任何条件,接纳学生所有的样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成长为他们应该的样子,让更多的家长有意识地进行家庭教育。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我们可能无法去复制好老师这些个体,却可以去复制他的理念和方法,去拥抱更多的学生。
新闻推荐
从1998年开始算起,今年是李瑾在济南市七里山幼儿园从教的第22个年头。在孩子们眼中,她是一个喜欢玩的人,她带着孩子...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