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系列措施的出台让残疾人状况显著改善、获得更多实惠。本期“党旗下的残疾人事业”专栏“百人百事”系列报道走进历下区,了解山东省首家“如康家园”的惠残故事——
工作档案
“如康家园”是山东省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品牌,也是市残联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去年12月,历下区东关街道“如康家园”挂牌成立,这是全省首家“如康家园”。目前,这一项目已在全市推广。
如何就近就便满足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基本服务需求?去年12月,历下区东关街道率先在全省试点建设了“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为16周岁以上家庭生活困难且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群体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志愿助残、交流互助等常态化服务,努力做到“服务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方”。为残疾人提供一个融入社会的家园
不久前,历下区东关街道“如康家园”联合街道社工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残疾人趣味运动会——
“别着急!慢慢来!”社区残疾人小亮(化名)在工作人员的鼓励下,独立完成了投沙包比赛;肢体残疾人小明(化名),踊跃报名参加了套圈、投沙包和吹乒乓球3个项目,最终获得运动会第一名的好成绩;年逾七旬的李阿姨,多年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握着社工的手,她开心得像个孩子;还有部分残疾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坚持到最后,引来现场一片喝彩和掌声……
“每次来‘如康家园’,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觉很幸福。”肢体残疾人金阿姨的话,道出了社区残疾人的心声。
历下区东关街道“如康家园”位于泺河社区,是山东省城镇残疾人日间照料及居家托养服务两项地方标准的试点单位和山东省第一家挂牌的“如康家园”。该项目由政府出资建设、第三方山东台医博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运营面积达900平方米,建有7个功能区,主要服务对象为该街道北部三个社区的重度智力、肢体残疾人。其中,日间照料36人,康复服务70人,辅助性就业16人。
据介绍,该项目主要特点是由政府、残联、机构三方协作,将服务功能嵌入街道和社区之中,按照标准化要求,以智能化信息平台为依托,融“康养护”为一体,专业团队与志愿者相结合,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志愿助残“六位一体”的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和支持,为残疾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照护解决方案。为“如康家园”注入党建力量
作为全市最早探索建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的试点区,今年以来,历下区残联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管理和服务组织,对辖区现有日间照料机构和平台进行改造、赋能、规范、提升,全力推进“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
在“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过程中,历下区严格把握建设和服务两个标准,按照市残联“3+N”模式和山东省城镇残疾人日间照料地方标准要求,认真总结和全面推广东关街道“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建设经验,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活动联办、组织联建、阵地联用、服务联动”“四联”为抓手,全面贯彻“街道搭台、社会承办、项目化运作、志愿者参与”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资源整合、方向引领作用。
今年3月新建成的历下区建筑新村街道“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就依托党建联盟优势,把“如康家园”作为党建引领扶残助残项目,成为党政机关、社会群团、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广大党员锤炼党性、丰富组织生活、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三合一”阵地,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照护一人、幸福一家、和谐一方”组团式助残服务,推动党建工作和助残工作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此外,按照标准化要求,历下区还以智慧残联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利用“互联网+”实现残疾人需求与资源的有效衔接。同时大力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志愿者队伍,吸纳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免费、优惠服务,努力将“残疾人之家”打造成为残联组织的优质服务品牌。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济南市将建成30处以上“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眼下全市正加快推进,努力把“如康家园”建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本报记者沙文婧)
新闻推荐
6月1日,前来济南出差的李先生,和朋友约好在奥体西路与经十路交叉口碰面。由于他来的时间早了一点,在等朋友的时候,就沿经...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