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廖晗 文/图
>>>村里的第一支舞蹈队
2012年7月4日,吕高芳组建的第一支舞蹈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仅仅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发展,舞蹈队就由成立之初的8个人发展到近30人。吕高芳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村里的乡亲们。“乡村的妇女也有对舞蹈的热情和执着。”在她看来,城市和乡村没有太大的区别,乡村的女人也可以把自己快乐、幸福和阳光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
谈起村里的第一支舞蹈队,还要从吕高芳健身说起。“上班累了一天,不仅疲惫不堪,还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单调乏味。”她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便开始在网上查找一些比较时尚的广场舞,然后反复观摩。当看了数十遍后,她的脑海里便不断浮现着每一个舞蹈动作。于是,她就在家里不由自主地跳了起来,越练习越有激情。“白天上班没有时间练习,我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在网上一边学习,一边练习舞蹈动作,一跳就是近两个小时。”吕高芳对笔者说。就这样,一周后,她学会了第一支广场舞《最炫民族风》,接着又学会了《荷塘月色》、《老婆最大》……
每当她闲下来的时候,她就会想到村里的妇女们,她们至今还没有一种锻炼兼娱乐的休闲方式。于是,她就想,要把这种大众舞蹈教给村里的姐妹们,把快乐带给她们。记得有一次,同村的王姐找她办点事,正巧看到她在家跳舞。看到王姐到来,吕高芳便拉着王姐一同跳,可王姐感觉很不好意思,便只站在一边看。在她的鼓励下,王姐慢慢地随着她跳了起来。之后,村里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了这个团队。
>>>乐此不疲地教姊妹们跳舞
尽管吕高芳平时工作很忙,但她还是愿意挤出自己的时间来为大家服务。在村民的眼中,她不仅是一位对工作尽心尽责的好老师,更是一位懂得体贴、热心帮助村民的好人。在彭王楼村,一提起吕高芳,大家都对她竖起大拇指。
据吕高芳介绍,刚开始跳舞时,许多姊妹并不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锻炼身体的意识也不是很强。在她热情的鼓励和带动下,她们才尝试着跳起舞来。这些妇女毫无舞蹈功底,她示范1个标准动作,能出现8个版本的模仿动作,弄得她哭笑不得。经过再三思考,吕高芳决定一天只教一个动作,然后反复练习,直到练标准为止。在此过程中,她认真纠正队员们每一个细微的差错,也会表扬她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使她们更有信心。在欢快的气氛中,她和姐妹们常常不知不觉度过一个又一个充满笑声的傍晚。
从去年8月12日之后,来学习跳舞的妇女不断增加,渐渐地村里的妇女都涌了过来,年长的有50多岁,最小的竟然还是个孩子,才刚刚13岁。两个月后,她们终于练出了整齐优美的动作,可以自信地在村口的这片空地上大大方方地跳舞了。“看到姐妹们跳得那么好,我感觉自己的付出特别有价值。”吕高芳对笔者说道。“多亏有吕老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跳舞。自从跳舞后,我的风湿病也好多了!”村民吴侠说道。
>>>跳舞的热情感染了邻村人
每天下班后,吕高芳都会带着村里的妇女们一起跳舞,成为彭王楼村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是在村口跳舞,总能留住一些过往行人的脚步。之后,邻村的村民李姐专程来到彭王楼村,请吕高芳去自己村教广场舞。就这样,又一支舞蹈队在邻村组建起来。每当夜幕降临或者是农忙完的时候,她们总能成为村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群自信的舞者在激情满怀地舞动着属于自己的美丽。
“只要跳起舞来,所有的烦恼就都忘记了。”舞蹈队的队员感慨道。“太感谢吕老师了,一路走来,她付出的比我们还要多,我们只有坚持跳下去,才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当笔者和这些热爱跳舞的乡村女性聊天时,她们说道。在吕高芳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女性爱上了广场舞,爱上了这种潇洒时尚的新生活。
吕高芳家住南沙河镇彭王楼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彭王楼村广场舞的发起人。她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教村里人跳舞,且乐此不疲,始终如一,被村民誉为“咱们的乡村舞蹈家。”如今,她不仅义务教会了自己村里的人跳舞,还带动了邻村喜欢跳舞的村民,引发了一股乡村舞蹈热潮。
吕高芳和村民在村口开心地跳舞
新闻推荐
...
商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商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