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兴宝)理合务镇年初组织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专程赴临淄区敬仲镇省级乡村文明行动示范村实地考察,学习先进做法。并结合镇域工作实际和当前工作,确定走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发动群众”做工作,文明创建成果斐然。实践证明:走群众路线,路越走越宽。
镇村文化活动昔“无台”今“舞台”。“周围村里的群众每逢农历四、九就来这里娱乐,也成了临邑跟商河群众的连心台。”前来理合务镇林寨村群众大舞台表演的商河怀仁镇村民储吉平老人高兴的当起了“文明创建成果义务宣传员”。今年以来,理合务镇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中,大力推进“群众大舞台+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工程,成为群众的文明台、和谐台。
大舞台有时也成为问题的调解台、研判台。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该镇坚持逐村召开好群众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开展工作,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一些例子由群众编成曲目,登上舞台。“牛家村二十年没贯通的胡同这次打通了”、“镇驻地占道经营户没有了”、“张庙村拆除破旧拓宽街道15米”……像这些曲目,都成为群众大舞台上自编自演的热闹节目,更加彰显了群众支持文明、热爱文明,共享文明创建成果的喜悦心情。
在乡村文明行动和四德建设工作中,通过依靠群众,先后解决疑难问题35件,解决了积累多年的问题、也解开了群众心灵的疙瘩,维护了村级稳定。
群众支持创建由“吝啬”变“慷慨”。“村里搞美化净化,我把500平的宅基拿出来建文化广场,价值两千多元的树全部捐给集体用于建设”,李官家村民李广正在村里文明创建主题群众会上慷慨的说,在李广正的带动下,全村当天就捐资了近两万元。在田寨村,召开乡村文明行动主题群众会后,在外村民联谊会组织经商的村民积极捐资,一天就筹资5万元,在村里建设了花园、公厕。
过去,群众对文明创建不了解,甚至干部们也认为文明创建是务虚的,乡村文明行动抓实了,群众看到了实在的文明、眼前的文明、自己得实惠的文明,便积极参与进来。理合务镇在乡村文明行动中,各村群众踊跃捐资总计达40多万元,各村都实行由村民代表负责管理的模式,做到“群众的事自己管、群众的事自己办、群众的人自己选”,同时,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团体及两代表、一委员和其他普通群众积极做义务工,据统计,全镇义务工总量达到了895个。
通过依靠和发动群众,大家积极出资出力,先后硬化道路2.5万平方米,建成文明街15处,架设路灯80盏。净化村内街道76条27.5公里,并在两侧栽植风景树1.2万株,冬青等灌木类1.5万株。
清除三堆兼“街道”顾“心灵”。“道德模范争相做、孝仁之道常记心、一言一行都谨记,你是文明理合人……”退休在家的沙于村老教师魏玉奎感慨文明创建活动,自己做了一首诗。在四德建设过程中,理合务镇坚持候选人群众推荐、群众自选、群众评判,选好模范、做好示范,该镇通过群众普选,推选出道德模范9772人,全镇共30个村率先在全县村村设立四德榜,达到100%覆盖率。
在四德建设工作中,理合务镇一手抓建设,一手改观念,既清扫街面地表的垃圾堆、柴草堆、粪堆,更涤荡心灵上存在的道德层面垃圾,坚持“文明”唱主角,人人尚德,让文明之风走进千家万户。同时,积极推广《村规民约十条》,从村容村貌、诚信村民、民风和谐等十个方面引导村民增强集体意识,大局观念,倡导文明新风。截止目前,共清理三堆174处,配发垃圾桶270个,建设村级垃圾存放点310处。
坚持开展背对背、面对面、心贴心、键对键的立体宣传模式,形成‘大宣传\’格局,坚持走群众路线,凝聚起干群一条心、一盘棋、一股绳的文明创建合力,全镇上下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建文明村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区法院各基层法庭立足诉讼,发挥各方力量相互协调,实施诉前对接、村民委员会调解等处理模式——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