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序岩
张汪镇作为滕州的“南大门”,发展定位为煤电工业重镇,可是“固执”的张汪人并不满足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村居环境、建设幸福家园,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更是他们的不懈追求。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张汪镇看到,一条条大路宽阔整洁、一幢幢农家洋楼美观时尚,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这些都是张汪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带来的可喜局面。一个和谐、安定、繁荣文明的新农村在滕州南部正冉冉升起……
倾听群众呼声
畅通民意渠道
12月初,记者在张汪镇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办公室看到,工作人员在整理各包村干部收集的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南贾庄村村民希望增加一些残疾人培训和就业机会,陈楼村村民希望加大对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洛庄村村民想咨询一下政府对养殖有什么扶持政策……这些来自群众的“声音”,正是该镇下步工作的“行动指南”。
“群众的事无小事”是张汪镇干部职工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切实了解百姓的想法,该镇高标准建设了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办公室,下设电话随访办公室和“户户到”大走访办公室,将每周二定为机关干部集中入村走访日,全镇83名机关包村干部每周走访不少于10户,统一印制了走访入户调查表、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明白纸和连心卡。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与民促膝谈心、请民“挑刺”,倾听群众诉求、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发放党群连心卡、填写调查问卷、撰写民情日记等方式,化解民忧民愤民怨,拉近了干群关系, (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真正实现了由“坐等群众上门”到“走进群众家门”的转变。
强化调研摸实情
立说立行抓整改
“以前家家户户门前都是土路,环境卫生也不好。现在那可不一样了,政府把致富路铺到家门口,走起来既方便又干净。”日前,走在新铺的水泥路上,正准备回家吃饭的张汪镇苑庄村村民刘春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如今在张汪镇,像刘春元这样欣喜地感受到生活环境变化的村民还有很多,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该镇“解决问题求实效”的作风。
张汪镇在“户户到”走访中,对群众反映的不满意事项,要求包村干部能立即回应的要立即作出回应,不能够立即办理的由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办公室整理会办文单,由党委书记签发各分管领导办理,并在下一次走访中做好反馈工作。同时,对电话调查中群众反映的问题,由相关部门重点做好整改,通过电话进行反馈,并作为领导干部和总支书记的入户重点,向他们解释政策,最大限度争取他们的满意,也正是这种不“推诿扯皮”的态度,让百姓脸上时时挂着笑容。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解决政策咨询类问题42件,通过村内“三件实事”办理83件,列入镇重点工程办理3件,群众的“大事小事”一一得到化解。
转变作风接地气
解决问题不等靠
“住上舒适的房子,小孩能上个好学校,看病不贵、养老不愁,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无外乎就这么几件事,如今这些事对老百姓都习以为常。”日前,在张汪镇十字河村,村民张大爷的一席话正是该镇积极实施惠民工程的一个注脚。
“转变作风,必须使出真把式!”这是该镇每次例会几乎都要讲到的11个字,这句话在这里并不是一句口号,它早已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张汪镇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突破口,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在提升形象和品位的同时,温暖了群众的心田。这从该镇的一项项民生清单便能看出:该镇围绕解民忧、惠民生、办民需,完成农村公路硬化提升工程26公里;改建中心小学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卫生院门诊楼已投入使用;夏楼村等9个村的自来水管网、自来水户表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启动实施了104国道蒋庄市场段、张汪与微山交界处绿化带隔离工程……该镇用实际行动把一项项民生工程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也让张汪镇的村民足不出村就尝到了致富奔小康的甜头。
新闻推荐
...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