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面对“补课”和“赶超”的双重压力,该县围绕济南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战略布局,主动对标,以“打造三个基地,建设富美商河”为总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本报记者牛远飞
抓住机遇“补短板”
“商河的发展先天不足,离济南城区较远,交通不便,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很难吸引客户。以前,我们没有让客户舍近求远、来商河投资的硬件条件。”谈及商河县的发展,县长陈勇坦言。此外,工业经济不强,农业大而不强,温泉产业档次低等问题都影响着商河县的发展。工业总量小,缺少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农产品推广力度不够,缺少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虽然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但开发力度不够,吸引力不强,周边配套设施滞后,不能把游客留住。
如今,这些障碍正逐渐被破除。济乐高速已经通车,从商河县境内穿过的德大铁路正式运营,制约商河多年的交通瓶颈开始“破冰”,使得商河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商河县将“绿色生态商河”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实施了“三年绿化商河”、生态水系治理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26%。商河还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是省城甚至京津地区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温泉这一商河金名片也将被深度开发,目前商河探明的地热水资源总储量达256亿立方米,可开采热水资源量179亿立方米,是我国最大的地热存储地之一,井口出水温度高达58-62℃,含丰富的锶、偏硅酸、氟、碘、偏硼酸等40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属典型的医疗保健型地热温泉。
“济南市提出‘四个中心\’发展目标,为商河县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将主动对标,加快发展。”陈勇表示,大力弘扬“爱县、诚信、创新、图强”商河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努力开创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打造三大基地建设富美商河
新常态,新发展,新时期,新定位,商河的路子怎么走?在今年商河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新的方向思路,即“十三五”时期,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商河打造成服务省城、辐射周边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交易基地和以温泉为特色的健康养生基地”,努力建设富裕美丽商河。
“商河的温泉经济下一步发展方向在哪,我们的温泉牌到底怎么打出,未来依靠温泉如何再度突破,温泉发展到底路在何方?温泉经济若想真正破题,仅仅依靠开发地热、推广泡汤温泉,恐怕远远不够。”谈到未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寻求依靠温泉再度发展全县经济的问题时陈勇这样说道。当下商河要做的是统筹旅游发展资源,以温泉开发为切入点,大力培育温泉、生态特色,实现以“热气”和“绿气”,吸引“人气”、聚集“财气”。
未来商河将大力强化“全域旅游”、“旅游+”的理念,加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建设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以白鹭原生态城为龙头载体的温泉旅游业,商河规划在县城及周边地区集中引办温泉休闲、度假、疗养项目,把商河建设成为集观光旅游、娱乐疗养兼顾社区养老、医疗保健于一体的温泉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中心,使商河成为远近闻名的“温泉城、生态城、养生城”。
在工业发展上坚持聚焦经济开发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突出传统产业提升和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此,商河将举全县之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把其打造成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商河将通过高新技术、先进理念的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医药、纺织服装、农副食品加工等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
打造区域性农产品生产交易基地,成为商河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期许。商河县将加快完善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体系、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丰富完善连锁配送、农超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方式,争创“济北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区”。加快搭建“互联网+现代农业”等各类农业产销服务平台,构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简政放权激发活力
“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是记者感受最深的“商河人状态”。商河县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深化行政体制各项改革,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商河县制定了《项目代办制度》,成立了大项目代理办公室,为企业代办各种审批手续。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凡是进入中心的企业审批项目,能马上办理的要求窗口立即办结,对不能立即办理的项目限时办结;涉及多个审批单位的,由中心积极协调落实,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为企业办好、办完。”同时,积极推进简政放权,近期将涉及企业设立、项目立项备案等65项行政审批管理权限下放给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高办事效率。
行政许可现场踏勘是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曾经,项目开工前的现场踏勘均由各职能部门单独实施。由于现场踏勘时间、承诺时限不一致等原因,多头踏勘、重复踏勘和随意踏勘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制约行政审批提质提速的瓶颈。
为缩短行政审批时间,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推行建设项目“一车式”集中现场踏勘制度,配备了中型客车专门用于联合现场踏勘,并将每周四定为“现场踏勘日”,重大项目根据需要可随时上门踏勘。对需要两个及以上部门现场踏勘的项目,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踏勘时间,统一组织调配相关部门踏勘人员,一次性抵达踏勘现场,踏勘完毕后统一签订踏勘结果及整改意见,任何个人或单位均不得自行踏勘。
为了加快项目落地,商河县又出台了《容缺审批制度》,对基本审批条件具备、申报材料主件齐全的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在其他条件和申报材料暂缺但不影响办理结果的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可先予以受理审批,后由申请人作出书面或口头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补齐补正相关材料,推动审批服务效率大提速。相关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受理项目申请事项后,对材料不齐全、符合条件的,实行“容缺审批”,一次性告知需补充的材料和容缺时限,出具补正通知书,预先受理并审查,审查通过的,予以预先办证。企业和办事群众在领证时将所缺材料原件提交核验。
“商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深层次原因还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精神状态上的差距。我们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敢于打破常规,敢闯敢试,发扬新时期的商河精神。”陈勇说。
新闻推荐
□张环泽武斌报道风景秀丽的薛城小沙河游园。□本报记者张环泽本报通讯员张皓万照广清波荡漾、道路整洁、树木婆娑……枣庄市薛城区变美了!...
商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商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