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章丘新闻 > 正文

夜探“老梆腔”

来源:齐鲁晚报 2016-09-18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刘曰章

夕阳从山尖悄悄溜到山后,天色暗了下来。如钩的弯月将要跃上树梢,去往大山深处的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爬行,车灯光束映照着陡峭山崖下高低起伏的小路,远处的山峦及不远处的庄稼完全模糊不清。而轿顶山下的黄露泉村委大院西侧房屋里却是灯火通明,时不时传出掌声和“再来一段”的叫好声。原来这是村里老艺人的“老梆腔”传承专场,每晚都是如此,已经持续了一年半有余。

黄露泉村位于章丘市文祖办事处驻地东南六公里左右,四面环山,泉水丰富,植被茂密,民居依山而建,境内多泉多桥,随处可见,远近闻名。“老梆腔”是黄露泉村的传统戏曲,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中间曾断过档,但细数起来也已传承了四百余年,因曲调优美、曲目丰富,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年初在省文化厅公示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黄露泉的“老梆腔”赫然在列,并成功被评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当笔者来到“老梆腔”传承现场时,李遵忠和李斗芝老人正在教二位女徒弟排练《双锁山》。其实这部曲目已经演过多次,但二老仍然不满意,对其中的细节一遍遍地反复揣摩,对女徒弟的一招一式极有耐心地手把手点拨和指导。当每一个动作做得非常到位时,周围观摩的村民不吝啬地送出了掌声以示鼓励。虽然观摩人员时多时少,但是鼓舞的热情不减。晚上参与不了的,白天往往在街头或庄稼地里见面时一个微笑,一个不经意竖起的大拇指都是他们不懈坚持的动力。

据李斗芝老人讲,“老梆腔”(章丘梆子)又名“山东吼”,起源于山西蒲州梆子和陕西秦腔。在明朝时期伴随着移民从山西、河北传入文祖,在当地语言、民俗、民乐等形式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的部分特点。于是老百姓把这种融入了当地特色的梆子腔称为“章丘梆子”。“老梆腔”并非黄露泉村独有,章丘境内的很多村庄都有“梆子班”,但以文祖办事处的黄露泉、三德范、东王黑、西王黑、东窑头、西窑头等村庄的“梆子班”最为活跃也最为有名。以前的农历大节(如初一到正月十六及中秋节晚上等),文祖各村都能听到快要被叫好声阵阵淹没的梆子声。

如今,86岁的第十一代老传承人李遵忠带着50后徒弟李斗芝,坚持着对“老梆腔”的挖掘与传承工作。“老梆腔”演出剧目内容犹如一部中国传统文化集萃,涉及三国、唐、宋时期的历史故事,西游记、八仙过海及明清时期民间生活故事,较有影响的剧目有《两狼山》、《单刀会》、《临潼关》、《斩黄袍》等。

五百年来,黄露泉“老梆腔”就是靠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白天农耕,晚上和下雨天进行演出,农闲时候也和附近的“梆子班”切磋技艺。虽然身在大山里面,交通很不方便,但是文化生活没有因此而故步自封。目前由于大多剧目已散失,李遵忠和李斗芝除了晚上演出外,白天经常在一起回忆和整理剧目,收获还颇为丰富,一些传统老剧目得以保留和延续。二老在二位女徒弟李玉英(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李宪芬的精心配合下,还创作了《朱元璋寻恩黄露泉》等新曲目,春节期间曾在办事处驻地和附近村庄进行巡演,好评如潮。

现在只要有演出,他们会带上十多个孩子一起去观摩,也鼓动周边村庄的孩子前来参与。二老颇有自信地说:“虽然这些孩子不会在短时间内学会‘老梆腔\’,可至少在心里能留下‘老梆腔\’的印记,相信通过耳濡目染和曲目的渗透,孩子们会喜欢上的。”

新闻推荐

饭店作掩护非法灌装白酒 一造酒黑窝点被执法人员取缔

本报9月29日讯(记者王帅通讯员刘瑞东)饭店开了近两个月,却是为了给违法行为做掩护,实际上在后院违法进行散装白酒灌装。近日,章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曹范食药所查获一处非法灌装散白酒的黑窝点...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夜探“老梆腔”)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