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雪梅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是加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战略举措,是缓解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难问题的一项民生工程。日前,济南市卫计委制定了《济南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
实施方案
(2016-2018年)》,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立分级诊疗
制度。说好的“对口支援”,多久见效呢?
——一年见成效。到2016年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重点实现以下目标:为受援县医院加强2个以上临床专科建设,免费培养3名以上骨干医师,推广5项以上适宜技术;受援县医院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受援县医院健全完善针对当地疾病谱和重点疾病的临床二级诊疗科目,疾病的诊疗水平有较大提高,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受援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各项管理、诊疗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文书书写合格率≥90%;形成比较全面的疾病诊疗标准体系,使城市三级医院下转的诊断明确的患者,能够在县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二年上台阶。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较大发展,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为受援县医院加强3个以上临床专科建设,免费培养6名以上骨干医师,推广10项以上适宜技术;农村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受援县医院及其各科室的管理架构完整,受援县医院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管理,能够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开展疑难危重病例会诊、病理诊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受援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整体实力明显提升,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病床使用率在原基础上提高15%,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准确率≥90%;乡村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
——三年大提升。到2018年,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建设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医院,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显著提高,人才梯队更加合理,县医院作为县域医疗中心,龙头地位更加巩固;建设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能力和治疗能力显著提高,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规范,医疗服务范围扩展,成为农村居民就诊首选,探索建立支援单位与受援卫生院分工协作关系,开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指导由乡镇调整为街道办事处驻地的乡镇卫生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具体措施有哪些?
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体系
——加强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重症医学科、儿科、麻醉科以及医院信息化等学科建设,并综合考虑县医院近三年外转率排名前5位的病种科室,采取“团队帮扶”“定向培养”模式加强专科建设。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等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支援医院,要帮助至少1所受援县医院建设相应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市口腔医院和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等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支援医院,要帮助1所受援县医院建设相应的市级临床重点专科。
——开展日常诊疗工作。派驻医务人员在受援医院要参与出门诊、做手术、带教学等日常工作;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及时上转危重症病人,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发挥逐级转诊、合理分流病人的主导作用。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鼓励支援医院、受援医院管理人员相互挂职,鼓励派驻医师在受援医院挂职医院或相应科室负责人参与管理,提高受援医院的管理水平;培养人才队伍。通过“派下去”“请上来”“团队带团队”和“科室对科室”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为县医院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骨干。
打牢基层医疗卫生网底
——根据当地疾病谱和重点疾病特点,以派驻支援团队为主,帮助受援中心卫生院重点建设1至2个特色专科,推广至少3项适宜技术;派驻懂业务、会管理的人员挂职业务副院长,发挥对乡镇卫生院的辐射和指导作用。
——根据受援乡镇卫生院的实际需求派驻支援医务人员,在承担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任务的同时,通过开展临床带教、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受援乡镇卫生院提高服务能力;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规范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实施国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
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
知》要求,济南市的章丘市人
民医院、章丘市中医医
院和平阴县人民
医院、平阴县
中医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阶段县医院,市卫计委已确定通过建设、支援等方式开展综合能力提升工作,主要从健全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从健全完善诊疗科目、提高病种覆盖面等方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开展“三升一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工作,形成可向全省推广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完善城市医师下基层工作机制
——强化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和原省卫生厅、省人社厅《关于城市医生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到农村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落实城市医生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前要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有关要求。没有达到要求的,取消其职称晋升资格。
——建立县级医院青年医师到乡镇卫生院服务制度。县级医院青年医师在晋升中级职称前,要到乡镇卫生院累计服务满一年。规范城市医师下基层管理制度。城市三级医院医师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医师到乡镇卫生院服务时,严格执行支援医疗机构派驻医师的派遣、备案、审批和存档以及受援医疗机构确认报到、确认完成任务和统计派驻医师工作量信息等工作流程。支援医院每年向每家受援医院派出人员不少于4人。派驻人员至少连续工作6个月方可轮换;脱离派驻岗位2天以上者,需有派驻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的请假条;派驻人员脱离派驻岗位5天以上或因卫生应急等情况确需调回的,须逐级报省卫计委备案;未完成对口支援任务或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对口支援工作,考核结果判定为不合格。
——加强派出人员信息管理。各县(市)区、各单位要按照要求及时、完整、准确地填报支援和受援双方医院基本情况、支援工作开展情况、工作量等有关资料和数据。三级医院派驻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医师信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系统中填报,不足3个月的和其他医疗机构派驻人员信息在山东省系统中填报。信息系统填报的资料、数据作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完善城市医师下基层激励机制。支援医院要保证派出医师对口支援期间工资、奖金等各项福利待遇不变,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提拔任用、各项评优评先时优先考虑对口支援工作表现突出者。受援单位要为派驻医师提供基本饮食、住宿等生活保障。强化县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选调县医院骨干医师到部分城市三级医院培训。根据县域疾病谱、县医院医疗技术发展需求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县医院骨干医师培训。
加强信息化建设
——创新互联网支援新模式,注重综合应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心电病理会诊、远程继续教育等远程医疗支援服务,扩大基层医生接诊覆盖面。积极协调物价、医保等相关部门,为充分利用远程医疗服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新闻推荐
411169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通知书。▲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于2015年9月15日核准登记的高新开发区舜华纽亚食品销售店营业执
▲贾文挂失(2015鲁人)毕字第201521362411169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通知书。▲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于2015年9月15日核准登记的高新开发区舜华纽亚食品销售店营业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