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葫芦大王”马友谊。通讯员马光哲摄□记者徐佳
通讯员马光哲孙继广
提起葫芦,人们都很熟悉,加上谐音是“福禄”,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
章丘文祖镇的马友谊独具慧眼,在葫芦上雕刻出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优美图案,让它成为远销海内外的工艺品。他凭着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精湛的雕刻手艺,把小葫芦变成大财富,成功地走出一条致富路子,实现着他葫芦人生的传奇。
童年立下葫芦志
在章丘文祖镇分水岭村南边,有一个友谊葫芦工艺品研制中心。走进展厅,你会看到一个琳琅满目的葫芦世界,博古架上摆满了形式各异的葫芦雕刻艺术品。
按品种有丫拉葫芦、瓢葫芦、瓠瓜等,按工艺有雕刻、镂空、烙画等。作品既有古典名著、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有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等。这些神态各异的葫芦作品,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让人拍案叫绝。
素有“葫芦大王”之称的马友谊只有36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自幼酷爱雕刻艺术。
七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葫芦上雕刻了字画,而且雕刻得有模有样,他也从中找到了乐趣,以后便时常在葫芦上雕琢刻画。
初中毕业后他到淄博市周村打工,和一位60多岁的雕刻师成了忘年交。老艺人倾囊相授,把自己的雕刻手艺全都传给了马友谊。他勤学苦练,不到一年就熟练掌握了雕刻技艺。
之后,马友谊返回老家文祖,在自家地里种了大片葫芦,专心致志地开始在葫芦上雕刻人生。他阅读大量相关艺术书籍,根据自己的想象,百福图、百寿图、西游记、三国人物……一件件葫芦作品新鲜出炉。短短几年,他创作了上千件作品。
“葫芦大王”福禄里淘金
为让自己的葫芦产生效益,马友谊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2001年6月的一个周日,带上几个精心挑选的葫芦作品来到了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没想到很快就被三个外国人以400美元的价格买走了两个葫芦。
这情景被英雄山文化市场的老商户韩琦看在眼里,他当场和马友谊签订了7000元的进货合同,表示一个葫芦最低100元。
两个月后,马友谊到济南交货的时候,又通过西安商户常晓强和美国客户签定了常年订单,当年他就出口了3500多个葫芦雕刻,获利20万元。马友谊坚持创作终获成功,妻子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行动支持丈夫发展事业。
匠心妙手刻人生
马友谊知道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站稳市场,于是他不断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文博会和文化节,开阔眼界,并四处拜师访友,把绘画、书法、泥塑等各种美术手法巧妙地融合到葫芦雕刻中。
他还在雕刻原色葫芦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国际流行的仿古色,受到了更多国内外客户的喜爱。葫芦价格不断上升,订单像雪片一样纷纷飞来,20万,30万,40万……他的收入连年攀升,如今达到了年收入近百万。
近年来,马友谊创作的葫芦工艺品不断获得全国和省市艺术奖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章丘市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创新青年人才、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济南市农村实用人才、十大民间艺术家、十大杰出人物等各种荣誉称号。
2013年,在章丘市创促会的帮助下,他创办了集葫芦种植、工艺品挖掘、开发、销售为一体的友谊葫芦工艺品研制中心,并招收了四个残疾人,向他们传授技艺,帮他们实现就业。
马友谊说,葫芦雕刻作为民间工艺,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去传承发展才能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此前受降水不足影响的稻田。记者徐佳摄□记者徐佳生活日报8月6日讯章丘7月份降雨仅为10.4毫米,在平均降水量最高的7月,章丘境内的降水却少...
章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章丘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