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 年,撤销章丘市,设立济南市章丘区。
上千年的历史更迭中,在章丘这片山清水秀、风光宜人且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出现了众多历史闻人、文化精英。
齐国称霸以管仲、宁戚功劳最大,齐桓公便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章丘作为管、宁二人的封地。管仲在谷城修建宫殿,开办工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宁戚则在刁镇修起了宁戚城、发展渔牧业,一时经济飞速发展。后齐景公又将帮其夺权的主力崔杼分封到临济,崔杼在临济建起了崔氏城。管仲、宁戚、崔杼是章丘著名的春秋三相。
秦朝时,章丘属于济北郡。西汉,属青州部济南郡(治东平陵城)。汉景帝四年(公元前年),首次置县称阳县(治回军镇,今绣惠回村)等。东汉时期,曹操还曾在章丘参与过政权。曹操因镇压颍川黄巾军有功到济南王刘康所辖的东平陵任济南相,他在东平陵城破迷信、毁祠庙,虽任职时间不长,却将东平陵治理得一度“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隋朝时,隋文帝改高唐为章丘,“以博洲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属齐郡。从此,章丘出现于中国的版图上。
唐贞观元年(年)属河南道齐洲济南郡,整个唐代,章丘的历史沿革变化都不大。盛唐时期,章丘英杰辈出。一代名相房玄龄帮助李世民掌握了大唐的政权,并且成为“贞观之治”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在这一时期,还有员半千、崔融等一批章丘官员、文人名士为当时的社会发展和文艺振兴做出了贡献。
宋金时期,章丘隶属济南府。北宋建国后的百余年是国家的昌盛期,一大批文坛大家脱颖而出。“一代词宗”李清照流芳百世,她的父亲李格非也是名垂千古。元朝时,章丘属山东东路西南道济南路总管府。章丘人在蒙古人掌权的元大都可谓出尽了风头,曾有张斯立、张友谅叔侄二人先后任宰相位,又有刘敏中、张养浩、张起岩不但官位显赫,而且在文学方面也是各领风骚,贡献卓著。
明朝改济南路为济南府,章丘属之。由于长年战乱频仍,加之不断发生自然灾害、瘟疫又肆虐流行,章丘境内的人口渐趋凋零。洪武二年(年),随着明初垦荒政策的实行,大批移民从山西洪洞、河北枣强迁至章丘(现章丘人口%祖籍为上述二地)。明代章丘的杰出人物首推李开先,他是著名的戏曲家,被誉为“嘉靖八才子”之一。
清代的章丘不仅人才辈出,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极具特色。其文庙修建得庄严肃穆、富丽堂皇,官办的县学大都设于此;另外还有鸿儒、乡宦办的书院,数量之多,全国有名,最有名气的书院有中麓书院、阳丘书院、绣江书院,史称章丘三大书院。自明至清,章丘的名门望族甚多,其中就有蜚声齐鲁、名扬海右的旧军孟氏家族,梭庄李氏家族的“三代七举五进士”也颇为有名。 (记者徐敏)
新闻推荐
17日上午,济南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带领公路局、运管办、城市客运管理中心、公交公司、驾培服务、运输服务热线等多部门负责人来到济南时报,通过全媒体平台与市民展开互动。数百位市民通过热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