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闻 章丘新闻 平阴新闻 济阳新闻 商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南市 > 章丘新闻 > 正文

济南非遗项目持有者、古琴斫制师李科:留住文人的印记

来源:章丘晨报 2017-05-16 08:0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孙殿玉

编者按

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潜心钻研技术,锤炼技艺,革新工艺,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他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更挺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工匠。本期开始,本报将报道来自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希望透过他们展现当代的“工匠精神”。本报也欢迎社会各界提供彰显“工匠精神”的各行各业优秀从业者的信息和线索,共同为事业的坚守者喝彩,向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古代文人四艺:琴棋书画,琴为四艺之首。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今天,书画常见,琴声却不常闻了,古琴斫制技艺就更是鲜见了。而在章丘中学,有一位不但擅弹琴,而且能斫琴的音乐老师,他就是李科。今年1月,李科的古琴斫制技术,已经成功申报为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痴迷古琴:坚持志愿学音乐

在章丘中学的办公室里,李科用一首《流水》欢迎记者,其指法流畅生动,琴音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谈及做琴,李科的思绪回到小时候。李科太祖父自清朝光绪年间开始斫琴,到他已是第五代传人。与琴相识,是8岁时读《红楼梦》,看到有古琴的章节,李科拿着书去问爷爷。爷爷这才拿出了家中珍藏的斫琴书籍,并给李科讲解古琴减字谱。也许是血液里本就流淌着的对于传承古琴技艺的使命感,李科对于神秘的古琴有说不出的向往,于是缠着爷爷给做了一把古琴,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化断代,缺少工具,这把古琴最终未能成形,但是对于古琴的神往,已经深深根植于李科的内心。

考大学时,李科想考音乐专业,但父母的心愿是希望李科成为一名科学家,因此才为其取名为“科”。但对古琴念念不忘的李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志愿。高中三年,李科在济南学习音乐期间,与街友因古琴相识结缘成为朋友;考上胜利油田师专后,李科在一位杨姓老师家中看到古琴,便在周末去老师家弹琴。总之,只要有古琴,只要碰到古琴,李科就想方设法“粘”住人家,尽量多地练一会古琴。“那时候多想有一张自己的古琴啊,没办法,我就用吉他改做了一张。”虽然左手徽位无法处理,但他却因此练就了醇熟的右手指法,琴艺也逐渐醇熟。

1998年,李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张古琴。在章丘二中教学之余,李科几乎是日夜苦练。2004年调到章丘中学教学后,他还利用寒暑假期间,到古琴流派最多、琴家最多的江苏、浙江等地与琴友交流,杂学旁收,取其精华,融会贯通。2014年,李科还曾到北京求教于中国古琴学会会长、古琴大师李祥霆,琴艺更进。

古琴斫制:绝对不允许有一点瑕疵

学习弹琴的同时,李科常常把爷爷做的古琴拿出来看,一遍遍翻看祖上留下的古琴斫制书。研究、尝试、失败,可是李科没有放弃。

“成功的第一张琴,是2006年结婚时送给妻子的礼物。那是一张红色的琴,也是我自认为做得比较满意的一把琴。”李科告诉记者,一张琴的诞生,要经过选材、制形、斫琴、修琴面、挖槽腹、合琴、上配件、贴夏布、修面漆、揩清、推光、上弦等大小数十道工序,每一道都是手工制作,斫制完成一张古琴,耗时至少一年。

“按照古法,斫琴用料一般是桐木、杉木,杉木以百年以上的老木为上品。”李科常用老杉木房梁中断做面板,其纹理顺直,没有火气,不易变形,坚劲清响。但这种木材毕竟较少,于是研究将古琴斫制原材料放宽,尝试探索用当地杨木、香椿木制琴。以往这些不入斫琴师之眼的木材,经李科的手做出来的古琴,琴音同样悠远深长。

“弹琴最难的是意境,斫琴最难的是校音。”李科说,有的制琴者“东施效颦”,依古琴样式照葫芦画瓢,岂不知这样的做法很难出好琴。“善弹者不一定善斫,但善斫者一定是善弹者。因为每块木头的纹理都不一样,调弦校音就不能一样。”古琴校音要求斫琴师对于声音特别敏感。李科做过十年录音师,再加上二十多年来对古琴的感悟,李科做的琴圆润浑厚,音色深沉。“我希望我的琴都是完美的,因为每一张琴,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是我的心血,我不想它们有一点瑕疵。”李科说。

“在工业化时代的今天,他能沉下心来做一件事,这正是艺术家的心性。”章丘中学音乐老师窦广明这样评价李科。

古琴传承:不慕名利延手艺传文化

记者采访时,三名高一学生正在学习练习古琴。“上音乐课时,李老师经常为我们弹奏古琴。刚开始是被古琴古朴悠远的音色所吸引,习琴过程中,发现古琴音色比钢琴更丰富,而且习琴也让自己的心更沉静,少了几分高中生普遍存在的急噪。”高一·二班的郭亚凡这样说。同样喜欢古琴的,还有李彤彤和靖润姿。因为喜欢,每周的古琴课,她们都风雨无阻。刚开始练琴时,手指会痛,甚至磨破、起泡,但她们都坚持了下来。仅一个学期,他们已经学会了《秋风词》、《凤求凰》、《长相思》等曲子。

“真的非常感谢学校领导!我们学校是一个非常适合艺术老师施展的地方,因为校领导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校里,李科有自己的作曲室,2010年,学校开设古琴课,2016年,学校有了专门的古琴教室,并购置了二十多张古琴桌。而古琴,是李科将自己斫制的琴无偿拿到学校,供学生们练习使用。

目前为止,李科共为学校培训过50多名学生,其中古琴专业学生2人,专业副项20多人。此外,李科还跟他的姐姐李华一起,在章丘、济南教授半公益性质的古琴课。

李科头上有好几个章丘第一:第一个开设古琴课的老师,培养出第一个古琴专业大学生,第一个中国古琴学会会员,第一个斫琴师。如今,他的古琴弹奏风格得到同行高度认可,小有名气;古琴斫琴技法愈加精道,声名远播,还曾被泰国亲王和东京艺术大学收藏,求购者不绝于舍。

得知李科的情况后,文广新局非遗办公室主动找到李科,为他申报章丘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1月,又成功申报为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新闻推荐

济南市通报上半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突考分数”中学食堂拿第一,职专食堂得努力了!本报记者 卢虹

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是否能时时维持干净整洁?在外就读的孩子一日三餐是否有“舌尖保障”?这无疑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题。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校食堂,不仅要在饭菜的加工制作和品...

章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章丘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樱桃熟了2017-05-16 00:00
评论:(济南非遗项目持有者、古琴斫制师李科:留住文人的印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