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相依
△梅亿邦赛电动车生产车间
△鲁特电工生产车间
△金水湖湿地公园夜景
△舞出新生活
△金乡城区鸟瞰今年以来,金乡县按照“提升年、显效年”的总体要求,围绕产业升级当先行、城镇建设当典范、生态治理当标兵、社会和谐当首善“四个争当”任务和“争做鲁西县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坚持“高质高效高速”总基调,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大战略”,着力打造两区同建、生态金乡“两大亮点”,持之以恒推进民生改善“一大目标”,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提质增速、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水平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08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0.09亿元,增长18.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18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12950元、8062元,分别增长10%、13.3%。其中,公共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七项经济指标增幅全市第一,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
工业经济如火如荼
金乡县牢牢把握“工业立县、工业强县”不动摇,以创建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为统领,深入实施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济宁化工园区、食品园区和金乡经济开发区三大工业板块和十大镇街创业园,努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量、提档升级。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专业园区,济宁化工开发区以煤化工为基础,紧紧围绕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方向进行产业布局,以高端化、精细化项目为龙头,先后引进凯赛生物、黑猫炭黑、汇能苯加氢、石墨烯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配套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另外还有盈德气体、丹化集团顺酐等多个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后续项目正加快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态势开始显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新型煤基化工产业集群”、“山东省新型煤基化工产业示范基地”,今年又成功跻身中国化工园区20强,已经成为带动全县、影响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业平台。
在金乡一批专业园区正在兴起。今年上半年,济宁市食品工业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2亿元,销售收入14.33亿元,利税1.89亿元,园区的聚集集约产生了聚变效应。目前,园区进驻企业已达46家,初步形成以中纺集团、翱兰食品等企业为主的大蒜精深加工产业;以宏大食品、齐盛食品等为主的辣椒精深加工产业;以源治阿胶、康富森生物等为主的生物保健加工产业;以峪口禽业为主的畜禽肉蛋类加工产业;以稻香村食品、宇同烘焙休闲食品为主的烘焙休闲食品产业。
在金乡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中园”管理模式成为其一大特色。开发区以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园区为理念,根据区内产业布局,将原来综合性园区分为机电制造产业区、轻工产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各园区由开发区统一管理,又有相对独立的权限和服务重点,形成了园区竞相发展的大框架。得益于这一模式,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金曼克电气、鲁特电工为代表的输配电产业集群,以泰诺液压、盛瑞传动为代表的高端装配制造产业集群,以梅亿邦赛、金立达电动车为代表的电动车产业集群,以鲁晨科技为代表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区内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9个,山东省名牌产品6个,省级研发中心5个,2013年在全省经济园区综合实力考核中金乡经济开发区由111位上升至79位,前移32位次,前移幅度全省最高。
根据各园区发展定位,金乡以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等项目标准进行科学招商。今年,金乡县精心包装了涵盖机电装备、食品医药、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战略新兴产业等类型的大项目、好项目30个,通过多种方式对客商进行了重点推介。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办法,创新驻点招商、委托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等工作举措,全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中纺集团大蒜深加工、中电工程热电联产、昊科新能源等一批央企、国企和大型民企相继签约。上半年,全县合同项目达到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80个,总投资9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通过持续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今年纳入“双百工程”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达218项,总投资90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06个,年内计划完成投资174亿元。目前,黑猫炭黑、凯赛生物、如意印染等18个重大项目已投产,滨渤生物、旌阳机械、源治阿胶等20个大项目已试生产,苯加氢、鲁晨新材料、盛瑞传动、液压马达等4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金乡工业经济已经进入了由“蓄势”到“显效”的转折期。
生态水城宜居宜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入秋的金乡小城,江南水乡般的盈盈碧波和现代都市的迷人魅力相互交织,相映成趣。站在高处鸟瞰,全县河湖贯通,绿地如翠链绕城。身处金乡,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自由而惬意。据悉,2013年该县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346天,同比增加15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
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开发、管理,金乡步履坚实,演绎出一场破茧成蝶的嬗变。
在城市开发建设中,植入生态规划,充分发挥金乡的自然资源优势,把城市绿道与水系、湿地和公园有机相连,把原本价值较低的窑坑和传承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妙手回春为园林景区,建设成金平湖湿地公园、羊山景区和金水湖湿地公园等生态示范点,扩大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羊山景区原址本是鲁西南战役旧址和一些开采过的窑坑。金乡县立足于弘扬革命传统、科学开发资源,以山水、古镇为景观基底,打造了省级地质公园和森林氧吧,成为集革命教育与休闲于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不仅如此,金乡县还注重做好城区水系扩展成为9个湖泊的文章,重点打造了金水湖、金平湖、千寿湖、万福湖等湿地公园,这些在原来旧窑坑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新景点,已经成为集湖泊水系与森林氧吧、景观小品与文化元素于一体的休闲型主题公园,显著提升了城市形象品位,成为城区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就是冲着这条河才买的房子!”家在泰安的梁孟对笔者说,多年在金乡的工作经历让他对这片土地近几年的深刻变化有了直接的认识,如今他已经在金乡结婚生子,成了地地道道的金乡人。
全县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近1亿元大力实施“五四三二一”绿化工程。累计新增造林2.5万亩,新增绿色通道120公里,新建农田林网12.8万亩,获得了省级园林城市的称号。凭借城市河流众多的独特优势,积极争取、叠加使用上级各类政策资金,大力实施总投资18亿元的“九湖五河”生态湿地景区治理工程,将清澈水韵、浓浓绿意覆盖到整座小城。
生态建设,受益的不仅仅是市民。在农村,金乡县大力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每个镇街配备5-8名环卫管理人员,每8-12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村居保洁监督员,全县共配置1280名村居保洁员、13个镇街垃圾中转站、9596个村垃圾收集点、1处垃圾处理厂和3处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城乡垃圾清扫、清运、处理的一体化和市场化。
现代农业风生水起
一栏栏奶牛一边聆听轻音乐一边细细品味美国苜蓿,名贵的中华鲟在一池池河水里茁壮成长,一朵朵红玫瑰怒放在高档的温室大棚里,鸡鸭鹅更是上万只、几十万只地大批量产业化生产。近年来,金乡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引领,依托现有的现代、生态、循环三大农业示范区,大力实施现代园区与产业基地建设,先后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金乡样板”。
在百事特食品公司车间内一层层的铁架上,排满了饮料瓶大小的菌瓶,每一瓶里都长有一簇金针菇。“车间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全部由电脑控制,种植加工各环节都遵循生态无污染,每天出产的20多吨金针菇畅销国内外,供不应求,年利润超过3000万元。”公司副总经理程志说。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已突破2900万平方米,总产量达到34.5万吨,产值23.7亿元,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达到11家,金乡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化建设示范县”。
与百事特翘首相望的山东峪口禽业,建有50万套蛋种鸡标准化园区,不仅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100个,还带动金乡及周边2万个劳动力从事蛋鸡养殖和雏鸡、饲料销售,增加工资性收入2400万元,为社会多创造效益3.84亿元,形成了与大蒜产业齐头并进的蛋鸡产业集群。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提档升级的载体和平台,实现了发展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7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实现了从“板块经济”向“产业集群”的蜕变,形成了“一园三区十大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为加速各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实现“蛹化蝶”式产业化转型,该县大力实施农技推广软硬件设施建设,先后为12个镇街建设农技服务大厅、增添办公设施,配备农残检测仪器、土壤肥料调查仪、病虫害调查仪等一批科学检测仪器设备,改变了长期以来基层农技站只能依靠经验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的局面。持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建立了10名农技专家带领100名技术指导员,对接100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万户农民的“专家组+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技服务快速通道,提高全县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种植水平,金乡也再次被评为“2014年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在各大农业园区蓬勃发展的基础上,金乡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成立了济宁(金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该项目占地面积11000亩,划分有服务中心、食用菌栽培区、食用菌加工区、循环肥业区、休闲观光区、林牧生态区等六个功能分区。目前,园区内已进住晨雨菌业有限公司、金绿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嘉美菌业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情系民生温暖如春
今年以来,金乡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实施民生发展高地战略,大力推进民生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为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蓝天,也向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大病救助让困难群众看病不再愁。为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金乡县以解决困难群众“病有所医”为目的,进一步完善救助政策,不断加强与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政策的衔接,同时,进一步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热情服务,让困难群众不再因为看不起病而发愁。上半年,该县累计为符合条件的1271名大病患者发放大病救助金418万元,资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户参合参保16160人次,资助资金达130多万元。
老有所养让老人晚年生活不再忧。金乡县高度重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连续三年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鼓励镇街开展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对镇街敬老院升级改造,不断提升敬老院规范化建设水平,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率。今年县政府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了年度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要求每个镇街至少建设一处农村互助养老院或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全县已新建或改造16处农村互助养老院、4处日间照料中心;13个镇街的敬老院全部完成改扩建,上半年新增养老床位756张;县里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建设的鼎泰老年公寓、颐和老年公寓工程基本完工。
财政惠民让弱势群体生活有保障。金乡县坚持财政惠民,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等民生支出。今年,金乡县将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60元,将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225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88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41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800元,分散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27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400元。这也是金乡县自2008年建立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以来连续七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全面实施“百校兴学”工程,投资8亿元,加快新一中、二中扩建步伐,启动建设13处城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提升改造城乡中小学30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村村亮”工程,市场化运作近亿元,为农村主要街巷安装太阳能路灯1.7万盏。投资2亿多元,实施城乡视频监控全覆盖和治安管理“双基”工程,农村治安管控力度不断加强。金乡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在“2014城市发展质量论坛暨全国民生典范城市发布会”上,金乡县被授予“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称号。
撰稿:王尊广韩洪波王伟代登义郭海波摄影:张平胡亚王建通周涛徐方
新闻推荐
□张红运报道本报金乡讯11月24日上午,金乡县鸡黍镇小李庄村像过节一样热闹,乡亲们早早地从四面八方赶到村文化大院,等待着城里客人送下乡的“文化大礼”——音响、广场舞服装等活动装备...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