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金乡新闻 > 正文

棉补是按面积还是按产量,棉农在等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14-12-25 17:36   https://www.yybnet.net/

守着将近2万斤棉花,杜国忠愁得不行。杜国忠家住金乡县羊山镇杜楼村,去年他在梁山县韩岗镇承包了70多亩地,种了近40亩棉花,农资等都是赊的。今年国家取消棉花收储政策,棉花价格大不如前,为此杜国忠欠了3万多元的债。他本想着赶紧卖掉棉花还债,可最近国家出台的棉花补贴政策到底按产量还是按面积计算补贴定不下来,杜国忠又不敢卖了。

“听说一吨皮棉补2000块,我这几十亩地能补好几千块。”国家给补贴是好事,但怎么补能让钱到自己手里才是杜国忠最担心的,“就怕卖了拿不到这个钱。”

杜国忠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按产量补的话要求有销售票据,可我找了很多家棉花收购企业,他们都不给开票据,我真不知道啥是有资质的棉花收购企业,没有票据我哪敢卖,万一按产量补呢?”杜国忠的话道出了不少种棉大户的心声。滨州市滨城区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李奎辉也正为这事犯愁。“这么多年都没要过票据,上哪里去要呢,”李奎辉说,“再加上现在棉花价格太低,不少社员都没敢卖,按面积补的话倒是省心了。”

“按面积补我更难办。”杜国忠向省里专家打听过补贴的事,听说按面积补贴的可能性大。杜国忠说,按面积的话有可能根据原有棉花良种补贴时申报的面积补贴,可去年承包土地时,他约定良种补贴的钱都归农户所有,“我怕到时候补贴到不了我手里,想要回来就难了。”杜国忠说。

除了种棉大户,一些得知棉补新政策的农户也在观望。“一是价格太低,二是等等补贴的事。”单县的胡冬说,现在价格刚爬到三块钱一斤,不急着卖。胡冬说他农闲时还做贩棉花的生意,不过他收棉花再卖给企业从没要过票据,“要是真按产量补,钱可能都跑到棉花贩子手里了。”

棉花补贴政策出了一个多月,价格也从原来的每斤两块五长到了三块钱,但杜国忠仍然急得嘴边起了火泡。“要账的整天催,我都不敢回老家。”杜国忠说,实在不行他只能先卖一部分棉花把钱还了。

“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和有关专家正在加紧调研并制定具体补贴细则、补贴的方式、资金的发放及管理办法,到底按什么方式补贴、怎么补,还需等具体细则出台。”山东省棉花生产技术指导站副站长周建国说。针对棉农找不到有资质的棉花收购企业的现状,专家称各地工商管理部门都有这类企业的备案,如果确实不知道可以去咨询。

新闻推荐

种“野草”改变了田口村种植模式

农村大众报金乡讯(记者孙成民张天银通讯员王伟)今年10月初种荠菜时,金乡县鸡黍镇田口村村民都说荠菜是野草,种了也是白种。12月初,收获荠菜时,村里没有人再说什么。扣除种子、人工等费...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棉补是按面积还是按产量,棉农在等)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