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老虎——中国大蒜行业内幕揭秘
□赵德发
本书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奖、山东省第十一届精品工程奖。
总之,通过发展蒜制品加工,既实现大蒜的二次增值,又发挥价格波动的“蓄水池”作用。
第四,开辟“高端路线”。
要在继续做好做活传统市场的同时,瞄准城市高端消费人群,发展有机农业,全面推行无公害、绿色大蒜,形成品牌,创造名牌,让大蒜行业从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上升到价格、质量与品牌的综合竞争。金乡县从2010年把发展有机大蒜作为实现金乡大蒜产业提档升级的重中之重,逐步扩大有机大蒜种植面积,建立“五级包保、档案管理、质量追踪、服务平台、基地监控和宣传推介”六大保障体系,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销售时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0.2元、销售利润30%返还农户”的方式收购,确保企业与农户的互利双赢。这个做法体现了大蒜产业的未来方向,值得大力推广。
二、搞好信息服务
信息不透明,不健全,不对称,不及时,给大蒜行业带来了极大困扰。大蒜种植面积、产量、入库量、储存量、出库量、出口量等等,迄今为止都没有权威发布者。我在金乡采访时问一个老农,当大蒜收下来,他了解大蒜价格的途径是什么,他说,就是从小贩子那里得知。其实,小贩子掌握的信息也很有限,往往采信道听途说,至多到大蒜论坛上看看帖子,而那些帖子发布的信息又真假难辨。“蒜老板”,即大一点的蒜商们由于不能准确掌握有关信息,也往往对行情无法准确判断,造成经营上的失误和损失。
因为公共信息缺失,从十年前开始,大蒜产区就出现了民间信息服务。像孙佰战开办冷库数据统计中心,办信息网站,就是一例。不过,孙佰战说,以前的信息还好把握,从02到06年,年年赚钱,90%的人赚钱。可是自从2007年有了电子交易,把蒜商两极分化了,成为多空两方,相互对抗,价格就不好捉摸了。
2012年初,金乡县商务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开通了大蒜信息播报,定期发布大蒜交易的成交价格,成交量和行情分析等信息。但这些信息如果不利于某些人,就会遭受质疑。
近几年,金乡陆续出现一些民间组织,像金乡县大蒜协会、金乡县进出口企业协会、大蒜经纪人协会、金乡大蒜产业信息协会,等等,都在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
金乡县大蒜产业信息协会成立于2011年4月13日,并在南店子市场设立了现货交易大厅。该会会长杨桂华向我介绍,他们在金乡及周边各县区设有36个统计区域,每个区域指定一名蒜商负责统计本地库存量,一天时间内能把3000多座冷库的存量统计上来。而后,交易大厅每天以手机短信的形式,为客户发送当日的行情动态和价格变化,新蒜收购期每天早、中、晚三次发送,库蒜销售期每天两次发送(信息订户每月交费80元)。这种统计方式及统计结果,应该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所以,杨桂华经常接受记者采访,在媒体上露面。但是,也有人对他领导的协会怀疑甚至谩骂攻击,说他信口开河,发布的信息是胡说八道,使得该协会不得不一次次发表声明,“保留对诽谤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据了解,像这样采集信息并用手机短信的形式搞有偿服务的机构,在金乡就有七八家之多。
这些信息服务组织,从全国整个大蒜行业看来,还不够规范,公信力不够,所发布的信息,准确性、权威性也还不够。鉴于这种情况,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防止因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不对称和信息失实而导致价格暴涨暴跌,便是当务之急。
这个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包括:
——公共服务组织。包括各级政府和国家有关单位和组织,如农业管理部门、农业科研院所、信息中心、与大蒜相关的半官方协会如中国土畜产进出口协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大蒜分会等等;尤其是,各级政府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机制,将一些与市场有关的重要信息及时向蒜农、蒜商发布。建议农业、统计部门将大蒜种植、收获等方面的详细数据列入统计调度范围,通过掌握和发布权威信息,增强大蒜产销信息的公开性和真实性。
——信息服务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发布平台等等。金乡县提出,要利用金乡国际大蒜价格形成中心的优势,建设国家级大蒜网,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时发布行业信息,畅通产区和销区的大蒜信息交流渠道。同时加强市场监测,建立大蒜物联网,对“金乡有机大蒜”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全程跟踪监控,严防假冒行为,以保障金乡大蒜市场稳定运行。我相信,这两个“网”的建起,能给大蒜从业者带来福音。
新闻推荐
...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