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金乡新闻 > 正文

七旬老人捡石补路二十载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2-03 01:5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赵琳

只要天气好,金乡县高河街道郭洼村的郭长顺老人每天都要出门遛弯儿。2月1日中午,他又绕着村里的水泥路走了一圈,拾回来一小编织袋碎石头,“路上哪里有坑,用这个填上就行。”

利用遛弯的时间捡碎石、义务补路,这个特殊的习惯,七十岁的郭长顺老人已经坚持多年了。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泥巴路到坑坑洼洼不平整的水泥路,他默默补了近二十年。

村干部郭保献回忆:前些年,郭洼村的大街小巷还没有硬化,雨雪天过后,道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小孩容易摔倒,郭长顺经常站在路边,扶起了小的背大的。“可能从那时候起,老人家就打定了主意,要把路给垫一垫。”

于是,在郭洼村的路上,出现了这样一个背影:略微有些驼背,推着手推三轮车,车上堆满砖头、碎石、沙土,看见路上有坑,就蹲下来把坑填平。郭长顺老人说:“那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不能让老人小孩出门作难。不成想,一垫就停不下来了。”

刚开始补路时,村里有些人不理解,说他年纪大了,咋不在家享清福。郭长顺说:“我有儿有女,都成家立业了。闺女儿子也担心路上车多,补路不安全,让我别补了,但我不听他们的。我身体硬朗,不干点事儿,难受。”

后来,郭洼村搞“硬化”,村里修上了水泥路,长约1.5公里。大家伙儿都说:这下不需要补路了,郭长顺该“下岗”了吧。没想到,公路修完没几个月,由于一些大车经常在路上跑,路面严重受损,大小坑洼不断。一些村民找到郭长顺,“老郭,再修起来吧!”老人遛弯儿的习惯,又重新拾了起来。

建筑垃圾、碎石、沙土,这些别人眼里的“废物”,都是郭长顺眼里的“宝贝”。“刚开始所用的材料多是从路边、沟里捡的碎砖头、砂石,后来就在路边的一些建筑工地捡建筑废料来填补路面,有时自己也会拿出积攒的钱购买一些水泥,那样补的路面更结实。”

这些年,郭长顺用坏了10余把铁锨,从地排车到手推三轮车,再到电动三轮车,老茧爬满了他的双手。老人说,前些年,村里建筑垃圾多的时候,他常常要推着一辆三轮车,把碎砖头一块块搬上去。“这几年村里干净了,我有时候提个编织袋都装不满。农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我心里看着也舒服。”

乡亲们对路的变化深有体会:路平坦了,走着顺当了。熟悉他的村民都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他是现代版的“愚公”。“我从小就是走着郭大爷补的路长大的,大爷现在都七十了,还在补补修修,我觉得既心疼又感动。”村民郭保劲说。郭保献说:“他做了好事儿不张扬,可大家伙儿都记在心上。”

新闻推荐

“老百姓期盼这样的好干部”

□记者王浩奇通讯员王伟报道本报济宁讯3月10日,本报以《一盏照亮村民心坎的明灯》为题重点报道了金乡县鸡黍镇东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广印的感人事迹。稿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济宁市...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七旬老人捡石补路二十载)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