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大地绿树成荫,田野菜果飘香,天空明净湛蓝,徜徉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高效农业大棚,一片片规模初具的种植示范区、一栋栋排列有序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充满勃勃生机。近年来,金乡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按照农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把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作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引擎”,走出了一条具有金乡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土地医生”把脉春耕
春耕时节,在金乡的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一支支特殊的党员干部支农服务队,积极为农民朋友传授农业新技术、检修农机、运送农资的忙碌身影。近年来,金乡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主打“科技牌”成为该县春耕备播的亮丽风景。常态化开展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服务活动,在大蒜、小麦、棉花、辣椒、玉米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县、镇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详细讲解了小麦拔节、孕穗期肥水管理技术;辣椒出苗后的苗床肥水管理,指导农户及时拔草、防治幼苗病害,如何给苗床放风、炼苗等技术;棉花品种选择、育苗注意事项等;大蒜当前病害防治措施等,广泛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并以设置“田间档案”、发放科技明白卡等形式,积极指导农民科技配方施肥,当好农民科学种田的参谋。
循环农业助农增收
“昔日无人问津的沼液,通过沼液贮存池生化处理后,成了促进大棚蔬菜生长的好肥料。”王丕街道李楼村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种植户李强说,“自从施上这免费沼液后,不仅让俺的田块土壤松软肥力强,还大大降低了大棚菜用肥成本。”据了解,李强所说的“免费沼液”是该村永利养猪场厂长李忠振投资的一个农业循环项目——6000方的沼液储蓄池,就是用猪场里的粪污生产沼气,用沼气发电供应养殖场和村民灌溉,沼渣、沼液通过地下管道,免费供应周边菜农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生态循环模式不仅有效解决养殖场粪便污染问题,同时还拉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近年来,金乡县不断探索农业发展新思路,加快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实现沼气、养殖、种植、生态环保的联动效应,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推进了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产业基地集群发展
近日,60MW光伏食用菌科技大棚项目在金乡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这个项目由厦门科华恒盛在金乡注册金乡县济宁耀盛光伏电力有限公司并与该县晨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合作,计划分三期建设60MW的光伏电站,共占地1800亩,建设800个光伏科技大棚。大棚建成后,棚上发电由金乡县济宁耀盛光伏电力有限公司经营,棚下由金乡县晨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营,周年化种植黄金针菇、茶树菇、鲍鱼菇等食用菌,纯利润高达15万元,同时带动1000户菇农就业增收致富。
近年来,金乡县大力实施现代园区与产业基地建设,培植大蒜、辣椒、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特色果品六大产业,目前,初步形成以现代、循环、生态三大农业示范区和东部万亩食用菌基地、西部百万只(头)畜禽养殖基地、南部万亩生态葡萄园、北部万亩苗木园林带四大基地为引领,各类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辅助的“一区、三园、十大基地”农业园区格局。同时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采取“龙头+基地+农户”、“龙头+合作社+园区+农户”等模式,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2014年,全县农民合作社达到988家,市级及以上示范社达到30多家,带动农户10000多户。
新闻推荐
本报金乡讯(通讯员徐兴柱)近年来,金乡县抢抓历史机遇,专题调研掌握信息产业发展第一手资料,召开信息产业规划编制专题座谈会,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电商...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