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方六
电视剧《盗墓笔记》剧照。
近日,江西南昌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备受关注。曾有考古专家感叹“西汉海昏侯墓保存得如此完整,全国少见,是不幸中的万幸。”确实,因为有了珍贵的陪葬品,所以衍生出了一群盗墓贼。每代帝王大臣死时既要辛辛苦苦的寻觅风水宝地,又要绞尽脑汁的想些防盗墓贼的手段。除了那些有名的盗墓门派,我们一起看一下那些奇特的反盗墓手段。
最具欺骗性:墓碑背面刻文“哭穷”
既然盗墓是因厚葬而起,“哭穷”自然是防止盗墓的最好办法,而且最有欺骗性。汉魏时,有人在碑石上刻下了这类文字。据《荆州记》记载,魏征南将军张詹死后,葬在冠军县东(今河南邓州市境内),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古代有条件的人家多用耐腐的楠木做棺材,白楸的木质很差,不耐腐,“白楸之棺”就是低档的棺材。张詹墓碑铭文的意思很明显:我是薄葬,棺材是做白楸木打的,穿的也不是金缕玉衣,不要说金银财宝,连铜器、铁器,甚至瓦器也没有随葬。所以啊,希望后世盗墓兄弟别惦记着,让我不得安宁!
如此哭穷,不少盗墓贼信以为真,长期没有盗墓贼光顾张詹的墓,真让忽悠了。即便在晋末“八王之乱”期间、民间盗墓之风特别严重之际,张詹的墓也未遭挖掘,一直到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才被盗了。
最虚伪:塞石上刻上防盗“告示”
1949年后考古中发现的最有意思一方反盗墓碑石,出自徐州龟山汉墓,墓主是刘注夫妇。刘注是西汉第六代楚王。清理南墓道时,在道西口第一列上部的塞石前端,刻有48个字:第百上石楚古尸王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后世各位贤能的大夫,我向上天发誓,我的墓里没有随葬金银珠玉这些宝物,就是一副棺材。你们如果有幸看到这段文字,心里也应该为此难过的,生出同情。”
汉代“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刘注不可能真会薄葬,他将祖宗的“遗训”刻于封闭自己墓道的前端塞石上,实是想给盗墓贼发“告示”,最为虚伪了。刘注这骗人的鬼话可忽悠不了比鬼还精的盗墓贼。从考古中发现,此墓早被古代盗墓贼盗了,而且不只一次。据现场残存的钱币推测,最早一次盗墓,应该发生在王莽篡位时期,此时距离刘注下葬仅百余年。
最歹毒:刻石咒骂盗墓会断子绝孙
上面这些希望盗墓贼不要光顾的碑刻文字,显得文绉绉的,说得较含蓄。有一类就不客气了,以咒骂的语言,直接警告盗墓贼。世界上最著名的“反盗墓咒语”,应该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金字塔)里的—句话——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在中国,也有这样令人生畏的“咒语”。山东金乡县便曾出土两块这样的汉代刻石,专业术语称为“禳盗刻石”。第一块禳盗刻石出土于1980年,发现于该县境内的鱼山村。刻石的文字经校读后,应该有138个字,前面几行是这样——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疾设不详者使绝毋户后毋谏卖人毋效狸人使……
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意思是:谁敢盗我的墓,我就叫他断子绝孙,即使无意破坏了我的墓,也会遭到报应,希望不要出卖我,不要把这告诉别人……
最无奈:立碑提醒“请勿再光顾”
实际上,想借人文的方式,通过心理施压,让盗墓贼放弃盗墓,这个愿望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说古代盗墓贼还讲点良心的话,到近现代已没有几个人会考虑心理上的不安了。
民国年间全国有很多盗墓中心,其中数洛阳一带盗墓最为疯狂,现在盗墓贼常使用的盗墓利器“洛阳铲”,就是因洛阳盗墓贼最擅使用而得名的。洛阳盗墓贼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如此盗墓令墓主家属头痛不已,最后有的人家想出了一个法子,在墓前立碑,提醒盗墓贼不再要挖了。在洛阳老城东白马寺镇唐寺门村与北窑村之间,有一史姓有钱人家的祖坟被盗尤惨,无奈之下,史家子孙在墓地上立一块石碑,上刻:“此坟已被掘九次,请勿再光顾”。如此墓碑,不能不说是中国墓葬史上最为另类的一块了。但这样的“友情提醒”根本不起作用,之后史家的祖坟还是有盗墓贼光顾。
如此反盗墓手段不是明摆着“此地无银三百两”吗?纵然没什么值钱的物品,盗墓贼看后都会想就去破坏一下,这古人的方法你真不知道是应该说他傻,还是可爱。
新闻推荐
为加强对辖区重点货运企业及重点驾驶人的管控力度,确保冬季道路交通安全畅通。10月12日,金乡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四中队深入到鸡黍镇焦杭村开展重点驾驶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和...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