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金乡讯(通讯员韩洪波徐兴柱)“没有互助组亲人们的帮忙,要脱贫俺根本不敢想。”一开春,天气刚刚回暖,金乡县王丕街道袁洼村的村民赵玉雷就开始为他的大棚蔬菜事业忙活起来。
因妻子残疾导致家中极度贫困,子女上学需要花费,想外出打工却离不开家,想种植蔬菜大棚又苦于没有技术……这是一年多前赵玉雷面临的困境。可如今,赵玉雷家2亩的大棚白菜,一茬就收入1万多元,妻子吃药看病的钱有了着落,两个孩子的学费也不用愁了,互助组让这个不堪重负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为赵玉雷建蔬菜大棚、义务提供技术服务、销售时帮助联系收购商的正是袁洼村为帮助贫困户脱贫而专门成立的互助组。
互助组不是个例,在街道西南部的西王楼村同样活跃着一支扶贫济困邻里的扶贫服务队,贫困户张平均就是在服务队的帮扶下,走上了致富路。
年过六旬的张平均,身体残疾,行动不便,还要赡养90多岁的重病母亲,生活十分困难,当他看到邻居们响应街道号召,发展芹菜种植时,自己也想种大棚,却又不好意思求人。村委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动员村民组成了一支由党员、致富能手组成的义工扶贫服务队,为张平均扎大棚,种芹菜,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如今,张平均的2亩芹菜大棚,获得了1万余元的收入,不仅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闲下来的时候还去帮助其他乡亲。每当谈起乡亲们的帮扶,他就非常激动:“要不是村里服务队的帮忙,还不知道俺家的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现在好了,乡亲们互相帮忙,关系好得很,就像一家人。”
互助扶贫是王丕街道在推进***过程中,立足蔬菜瓜果种植产业优势,针对贫困户资金短缺、技术匮乏、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在金乡县开展村级事务公益服务的基础上,鼓励街道村(社区)成立“1”支邻里互助扶贫服务队,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员干部、致富能人为主体,采取“1+1”、“1+N”的形式与贫困户“抱团”发展,不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扶贫政策、市场销售等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让贫困户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进而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王丕街道共有12个村成立了互助组,党员干部、龙头企业、致富能人等160余人加入其中,通过互助组的扶持,带动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户均增收5400元。
据了解,早在2014年,金乡县就创新开展了活动,在农村社区建立各类公益服务队221支,吸收群众1.4万余人。针对扶贫济困,义工服务队主要是帮助因病、因残、缺资金、缺技术致贫的村民脱贫致富,及时把党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成为一支扶贫帮扶的“生力军”。
新闻推荐
□董龙军李洪丰报道本报金乡讯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对服务人群的优生优育指导,马庙镇计生服务站多形式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随访服务工作,确保了随访服务及时、有效...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