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记者走进金乡县德地林果医院,只见来购买农药或咨询的农民在柜台前站得满满的,经理刘玉胜和员工忙里忙外,一边拿药一边回答问题。
当天,金乡街道霍古村农民李长城拿着一棵根茎细小,叶片枯黄的蒜苗递给刘玉胜,着急地说:“刘经理,俺家的蒜苗这些天叶子总耷拉着,病病殃殃地不长,你给看看咋回事?”刘玉胜仔细检查后说:“这是由于年前天气过凉,蒜苗受到了严重冻害,造成的根系差,长势弱。早春应及时管理,你用德国产的碧护调节剂配上阿米西达一块冲施,能起到护根壮苗的作用,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怕李长城记不住,刘玉胜又拿出一张纸,详细注明配比用量和使用方法。
记者了解到,每天像李长城这样来咨询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农户不在少数。刘玉胜说:“这就是我经营农资的秘诀,打铁先要自身硬,没有两把刷子,咋让农民信任你。”
刘玉胜今年51岁,23岁就开店卖农药,多年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已成了病虫害防治方面的专家。每年他都自费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庄稼病虫害防治培训班,不断学习,经常找同行专家取经,交流心得,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平常一遇到新问题,他就标注在小本子上,查资料、访专家、做试验,直到把病情控制住为止。“现在病虫害每3至5年就有一次更新换代,我们的防控措施也要跟上,没技术不行,不能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刘玉胜说。
用能力赢得信任。2015年的7-9月份,是辣椒生长的盛果期,由于连续高温多雨天气,致使金乡县大面积发生辣椒炭疽病,满地快要成熟的辣椒出现黑斑腐烂现象。刘玉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做了各种配方试验,又专门到山东省农科院找有关专家请教,设计出好几种解决方案。最后,他将福帅得与露娜森等农药交叉配合使用,终于使病情得到控制,效果达到95%以上,减少了农民的损失。使用了刘玉胜配方农药的椒农,干辣椒平均亩产量达到了1100斤,比平常年份还要好一些,刘玉胜的名气在金乡县越来越大了。
专做农药知名品牌。在刘玉胜的林果医院里,摆放的农药都是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我卖的都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低毒高效农药。由于对这个行业熟悉,对庄稼病虫害比较了解,20多年来,我只经营农药,如果什么都卖,我怕贪多嚼不烂。”刘玉胜介绍,他将农药销售情况制成档案,定期回访农户,了解农药使用效果,保证了安全、高效用药。
与农民交心,帮助农民解决疑难问题。刘玉胜不仅掌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他还购买了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利用晚上及农闲时间,组织技术员到全县各村开展送技术下乡服务,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讲解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用药方案。2015年4月份,金乡县卜集镇果农卢建新的100亩桃林,发生严重的蚜虫病虫害,由于喷药不及时,长期只用一种药,造成蚜虫出现耐药性,桃树叶子扭曲变形,新叶不能生长。农药喷了不少遍,仍不见效,急得卢建新团团转,就是没有好法子。在附近村庄为农民讲解病虫害防控知识的刘玉胜听说此事后,主动与卢建新联系,到桃园仔细查看病情,根据蚜虫耐药程度制定治疗方案。他将抗蚜虫新药氟啶虫酰胺等配伍交叉使用,并现场指导卢建新喷洒。七天后,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桃枝上萌发了嫩绿的新芽。卢建新非常感激,两人成了好朋友。
“老百姓有了好收成,我们才有好的发展路子,为农民解决疑难问题,我心里也高兴。”刘玉胜一直把农民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不管是谁到他店里买药,他都是热情服务,认真回答咨询。对于一时拿不出钱来买农药的,他也很大方地把货赊出去,等农民卖了农产品,有了钱再还给他。由于他提供的防治技术好,待人热情和气,经营的农药质量有保证,许多农民成了他店里的回头客,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2011年,他又在城郊开了一家分店,年销售额200多万元,员工达到了15名,他的农资店还连续多年被市、县农业部门评为“放心农资店”。
左图:刘玉胜(中)在田间为蒜农讲解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的经营心得
基层经销商
征稿电话:0531-85193651邮箱:jfyan3651@163.com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金乡讯(通讯员韩洪波李焱徐兴柱)“以前党支部组织开会、搞活动,有的党员不是迟到就是早退,甚至干脆请假不来。现在,村里的事务,大家都积极参与。”金乡县王丕街道李故楼村党...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