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城阳警方民警李健在执勤时发现一可疑人员,经过盘查,李健发现对方是一个逃犯。当同事问及,他如何从人海中识别出逃犯时,李健说他是现学现卖,用了“微表情”。
3月22日下午,汽车北站内的乘客熙熙攘攘,执勤的民警李健正在候车室内四处巡逻,突然一名中年男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时,这名男子正坐在椅子上看报纸,和普通旅客貌似没有差别,但是李健却精确地捕捉到了他飘忽不定的眼神,一直提防是否有人靠近。李健小声告诉身边同事,“这个乘客有问题,我上去查一下,你们注意点防止他逃跑!”
李健走到男子面前,要求其出示身份证,男子称自己没有带身份证,而且反问民警“我做错什么了?我干犯法的事了?”边说边将声音提高,引起了许多过往旅客的围观。在民警的再三追问下,男子又变了一副模样,笑着说,“身份证确实不在我身上,在我媳妇那,她去买票了,要不去售票窗口那找她要?”男子站起身来,边伸手比划边挪步,突然一个箭步向周围围观群众中扎去,导致现场一点小混乱,但是早有提防的民警紧跟其后,虽然被人群稍微阻拦了下,但是仍然将跑到北站广场的男子抓获,从其身上随身携带的钱包中,翻出了身份证。
通过随身携带的执法设备,民警发现男子耿某某(男,31岁,山东梁山县人)是一名网上逃犯,2009年11月18日23时许,吴某等人在老家的街上,因走路发生刮擦与耿某某等三名男青年发生争执,后耿某某持刀将人捅伤致死。经过审讯,在逃人员耿某某交代此前一直在省内躲藏,这次是准备前往外省,坐火车都需要实名了,坐黑车又太贵,所以特地挑了个周六坐长途车,因为长途车站人员流动量特别大,长相 、穿着都普通的自己只要混在人群中肯定不容易被发现,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落网了。
身边的同事都问李健,长途站那么多的人,是怎么识别出他有问题的?李健笑着称其实自己也是现学现卖,从网上学习了一名词叫做“微表情”,后来他总结了一下,发现微表情在公安工作方面表现主要是依靠经验以及长期办案养成的一种直觉 ,善于观察每个人的微表情。一些逃犯在逃跑过程中可能会有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微表情,比如说眼神迷离没有聚焦点;手指交缠在一起,会不时捏住衣角;神情慌乱,左右撇嘴角……这些表情可能连发出者都意识不到,不过民警可能通过一个细节就判断这人是不是“心中有鬼”。据了解,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他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很容易暴露情绪。文/图记者 王磊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