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综合保税区汶泉街道西北段村95岁的段兆杨老人曾是黄埔军校七分校17期的学员,当年他还是一名私塾先生时,日军炮火席卷中国,国难当头,年轻的他毅然投笔从戎。时至今日,老人还没有忘记1943年在鲁苏战区和日本鬼子的那场战斗,他和战友们不但完成了守备任务,还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气势,没有让日本鬼子占到一点便宜。如今,老人已经病卧在土炕上,他说,这辈子虽然清贫,但是比起死去的战友他是幸运的。战争是残酷的,对于自己的戎马历程,老人是这样记录的:“参军抗日,只求消敌灭寇,救国救民,为自己留下个好名。”
为了抗日救国毅然弃笔从戎
8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潍坊综合保税区汶泉街道西北段村,见到了抗战老兵段兆杨老人,此时老人因为腰部骨折只能一直躺着。记者注意到,老人骨瘦如柴,看上去身体并不好,但是看到有客人前来,老人还是想坚持坐起来招呼,在记者和家人的再三劝说下,老人只好又躺下了。
段兆杨老人生于1918年,今年95岁,现在和二儿子段有恒生活在一起。前不久,他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导致腰部发生骨折,现在老人大小便都要在炕上,还不能久坐。
记者看到,段家的房子已经非常老旧了。老人的卧房里,除去土炕,剩余的空间就被一张小桌子和两张椅子填得满满当当了。一台电风扇、一台不大的老电视,就是整个小屋内仅有的家用电器了。
房屋的墙壁上挂着几幅老人的照片。据段有恒介绍,其中一张照片是老人90岁那年拍的。照片上的段兆杨,一脸皱纹,但仍然挺直着身子,胸前挂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冲着镜头,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当初那个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如今到了风烛残年,只有这个军礼还一如往昔,向我们讲述着那段硝烟弥漫的时光。
“年轻时战场上的很多经历现在说起来好像是故事,其实那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战壕里踩着自己弟兄的尸体跑来跑去的,一点都不假。报名参军不为别的,就为赶走日本人,不愿意做亡国奴。”段兆杨老人说,他是在教员的位置上弃笔从戎的。从军之前,曾在老家的村子里当私塾先生,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1939年,国民政府派人暗中召集学生报考军校。为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他决定弃文从军报考军校。
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山东已经沦陷,他是从安丘出发,过临沂,经沂蒙山区,到微山湖,最终到了西安的。当时白天不敢走,都是夜里赶路。1940年,他开始在黄埔军校七分校17期12总队三大队步兵科学习,1943年3月毕业。
根据志愿,段兆杨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92军21师63团2营4连。军长是李仙洲,团长是吴冠军。分配时他还是见习身份,本应见习排长一年,但因原来的排长提拔当上了连长,他于是补缺当上排长。
下连队第二天参加对日作战
段兆杨老人告诉记者,他到连里第二天就接到了上级下达的作战任务,出发到山东鲁苏战区接总司令于学忠和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到四川。那个时候山东已经沦陷,日寇很快就知道了他们的行军计划,调集了津浦、陇海两条铁路沿线的兵力拦截。为了躲避日军的轰炸,他们只能在夜间行军,即使这样日军还是很快发现了他们。日本人仗着装备好,在坦克、大炮和飞机的掩护下频频向他们发动进攻。而他们武器装备很差,别说是大炮,就连迫击炮都没有,离远了根本打不着日本人,只能等他们靠近了再打。
老人说,在那场战斗中,他们还是比较幸运的,他们排的防区前有一条深约四米、宽约四米的大战壕,敌人的坦克过不来,经过一天的激战,他们的防线也没有被突破。但鬼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又开始从他们背后东南方向进攻,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打指挥部。当时有位老兵说:“排长,他们从正面进攻咱们还能打,但从背后进行就没法打了,撤吧!”
段兆杨老人说,他当时虽然刚到这个排,对情况还不是很了解,但他清楚,在这个关键时刻是不能随便撤退的。便很坚决地下令“不能撤,坚持!”那一仗打得很激烈,他的一个传令兵,到现在还能记得名字叫宋朝建,当年才18岁,安徽阜阳人。当时,宋朝建就在他身后五米左右的地方趴着,结果一发炮弹落下来,尸体都找不到了。事后段兆杨也负了伤,头皮被炮弹炸伤三处,是机枪组的老兵们用急救包给他包扎起来的。因为没有及时救治,直到现在,炮弹皮还在他脑袋里。就这样,他的防区一直到转移都没被敌军冲入,他因此被记了三等功。1945年,部队在湖南常德县守江防时给他补发了奖状。在遭遇日军截击后,92军军部决定留下二十一师的61团、63团,在丰县、沛县、萧县、砀县这四个县区内吸引敌军打游击战,其余部队继续入鲁接人完成任务。他们在这几个地方一共和鬼子周旋了7天。第七天的时候,入鲁部队完成了任务,全军一起从湖北乘船到四川万县驻防。
日本人投降的那天终生难忘
到达万县时是晚上,恰是1943年的旧历新年。为不惊扰群众过年,部队命令官兵各自坐在自己的背包上,在街道旁、院落下休息等待天亮。他们在万县的任务是协助万县的警备部队检查过往的船只,帮扶巡逻警卫。1945年春,段兆杨随部队调防梁山县守机场。6月,被调回万县。8月15日,段兆杨得知了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这天让他终生难忘。
老人说,那天早晨吃完饭上岗巡逻,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听到城里有人放起了鞭炮和焰火,他们当时还是很紧张的,怕是鬼子的飞机又来轰炸,巡防人员立即进入作战状态。大约20分钟后,营部的传令兵来了,很兴奋地大声喊道“你们不用害怕,上级传来了特大喜讯,日本天皇向我们无条件投降了!为了祝贺我们幸福美好生活的到来,抗战胜利了,拿步枪的可以朝天射击三发,拿机枪的可以打一梭子!”老人说,当时愉悦振奋的心情现在都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八年抗战,终于在全国人民的坚持下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第二天,也就是8月16日,部队步行前往湖北武汉,他们连被分配到武昌大学接管日军一个军部仓库,日军守护的岗哨人员严格遵守无条件投降的规定,放下了武器。他们在武昌只住了三天,就从汉阳机场坐着美国的四个发动机的运输机(每架飞机载一个连156个人和武器装备),到达北京南苑机场,担任守卫机场任务。当时,92军还接管了日本板垣师团的机械化部队(包括坦克车、装甲车等)。
采访过程中,段兆杨老人的儿子段有恒拿出老人回复给黄埔军校老同学的信件。信中老人记录下了自己的戎马历程,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参军抗日,只求消敌灭寇,救国救民,为自己留下个好名。”这时,段有恒扶起了父亲,在老人敬礼的那一刻,眉毛扬起来了,眼睛笔直地看着前方。
文/图本报记者曾庆建
新闻推荐
水浒文化修学游“好汉”过五关其乐无穷炎热的暑期,水泊梁山景区和水浒酒文化体验馆景区迎来修学游的“好汉们”,景区备足丰富的水浒文化大餐,迎接“好汉们”闯关上梁山、“煮...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