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记者马永利
几个月前,自己负责编辑的《济宁晚报》拍客版收稿邮箱里,一个熟悉的名字跃入眼帘,周昕,这是自己在《星期天刊》做编辑时认识的那个农具专家吗?后来,拍客版陆续用了几次周老师的照片,他竟主动打来电话和我聊天,我便确认了这正是我们济宁人的骄傲,现为中国农具史研究奠基人的周昕老师。周老师50年前抱着为国争光的信念,历尽了艰辛与困苦,终于在2005年出版了142万字的《中国农具发展史》,也最终奠定了自己中国农具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地位,为我们古城济宁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荣誉。
几天前记者去济宁黄庄老年公寓看望了周老师,了解到他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也知道了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的人。老人家今年已经76周岁了,每天骑着三轮车出去遛弯,随身带着一个小数码相机,看到感人的或有趣的生活场面便记录下来,选出精品投稿,他镜头中的一张张笑脸,一个个有趣的瞬间就这样定格在报纸上,让更多的人看了为之一笑,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正是我们开设拍客专版的初衷。周老师拍摄题材广泛,一棵断了的小树,两只狭路相逢互不相让的小猫小狗,在他的镜头中和奇妙的标题下都生出更多的意味。生活中的假恶丑也是他常拍的题材,他说,让坏事多曝曝光也就越来越少了。周老师除了拍照片,水墨画和漆画也画的不俗,还会用纸做软雕塑。他刚出版的《战地黄花》一书中,收录了他撰写的三百多篇散文、生活感悟、诗歌等文字,涉及面非常广泛。周老师的生活忙碌而充实,真是像他说的那样:“我不敢说我这辈子对社会贡献有多大,但我可以自豪的说,我年轻时代的诺言没有落空,我的一生不会留下虚度年华的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耻辱……”有几个人能说出这样谦虚而自信的话呢?周老师的故事我们以后会慢慢解读。
街头拍照引围观
在晚报发表的作品
以前做的纸雕塑
几十年的心血
岁月如歌
又有新作见报了
别走啊,我来一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今年年初,市民顾先生在市区“动力车行”办理了一张洗车年卡,然而还没洗几次,却发现这间车行已是“关门闭户”,顾先生多次拨打洗车卡上的联系电话...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