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苏玉
商场如战场。外地零售巨头频频向本土超市宣战,而位于街道两旁和社区内的上千家便利店、小型超市亦在分羹市场。记者调查发现,数千家便利店中并没有知名连锁品牌,众商家凭一己之力单打独斗,但它贴近百姓、方便快捷、数量众多,因此,对于本土超市而言,除了外阜超市的竞争之外,还受到上千家便利店的“围剿”。日前,记者对城区便利店的经营现状进行了调查。
依托社区和学校生存
相对于大型连锁商超而言,便利店规模和面积较小,但这也成为便利店可以深入社区、接近百姓的优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在位于红星小区内的一家便利店内看到,货架上挤满了各类商品,涵盖了洗涤日化、烟酒、食品、家居百货等,基本能够满足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
在学校附近,便利店的人气更旺,这类便利店以学生为目标消费群体,店内所销售的零食、玩具、文体用具等成为学生的主要消费品。更有不少店铺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兼顾游戏点卡充值、虚拟货币销售等业务。
经营范围不断扩张
位于冠亚星城内的佳客福超市负责人王勇告诉记者,他经营该超市已经4年了,房租不断上涨,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减轻负担,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公用电话、报纸销售到现在的代缴话费、水电费,游戏点卡充值,代送桶装水等业务,如今,他又加盟了某快餐品牌,经营早餐。
王勇说:“店铺的营业时间是早上5点到晚上11点,这也是我的工作时间,期间,我还要进货,帮顾客充值、送水,早上还要经营早餐摊,越来越忙,睡个午觉是我最大的愿望。”
店铺竞争异常激烈
数量众多的便利店对于包括本土超市在内的大型商超形成围攻之势,不仅如此,因为数量众多并集中在社区及学校周围,便利店之间的竞争也激烈异常。
记者采访时发现,王勇的门面所在的小区内有8家便利店。据他介绍,该小区落成之初,仅有两家超市,4年时间增加了6家,用王勇的话说
就是,“竞争压力很大,生意越来
越不好做了。”为此,他扩大了经
营范围,商品价格的弹性也更大。王勇认为,质优价廉是硬道理,也是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唯一的优势。
记者微观察:师夷长技以制夷
纵览散布于城区大街小巷的便利店,尽管面积不同、规模不一,但因为其方便快捷等优势而给本土连锁超市带来一定的威胁。不过记者发现,济宁地区缺少知名连锁便利店,绝大多数便利店都是个体经营模式,因此,这些便利店犹如一盘散沙,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不具品牌效益,亦缺乏影响力和信誉。
因此,在外来零售军团和本地散兵的双重夹击下,济宁本土知名连锁超市利用品牌优势另辟蹊径,展开全城布局,进驻社区,不失为一条突围之路。
当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更是值得本土品牌学习和借鉴的。外来超市的不断涌入必然带动济宁零售业的升级,既有购物环境的改善,也有购物档次的提升,而本土超市品牌更应好好利用新一轮洗牌即将到来的机遇,参照外来超市的先进做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求在济宁这片沃土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程前本报通讯员辛全秋曾几何时,人们仍在谈“血”色变,对于患上血病之疾更是谓之“吾命休矣!”。《皇帝内经》中也提到“血脉营气精...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