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宋娜
提起“养生”,每个人似乎都能说出一两句关乎其中的“道道”,从最平常的衣、食、住、行,到简单的穴位、经络治疗,“养生之道”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家喻户晓的“经书”。尤其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不断增多,各类养生概念的店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养生”也因此带着它的历史和优雅从一种“方法”的传承演变为一个产业的发展。
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称,“健康产业将成为继农业、工业、商业、IT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养生”作为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上演着一场不动声色的财富传奇。在济宁,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一位24岁的“创业者”
张立(化名)是一位中医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外地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后来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济宁,自己开起了小儿中医推拿店。如今24岁的她成了科苑路上家喻户晓的“儿童推拿师”。“当时开这个店就想让更多的宝宝脱离打针、吃药的痛苦。尽管当时济宁的中医养生馆已经很多,可是专门针对小孩的却没有几家,于是我就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弄起了这个店,生意还挺不错。”张立如是讲道。
记者采访当天,张立不足20平米的小店陆陆续续来了十多个前来治疗的小朋友。小到一岁两岁,大到五六岁,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经过十到二十分钟的治疗,病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有位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自从这个店开张以来,我们家里着实省了不少医药费,以前孩子感冒、发烧、咳嗽都往医院跑,现在基本上都来这里了。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加保健,现在孩子的身体比以前硬朗了。”
如今张立的小店越来越受青睐,办卡的顾客越来越多。有一些家长在朋友、亲戚的推荐下,坐上四五十分钟的公交车也要带着孩子前来治疗。小店真不是一个“火”字了得。“我们都比较信赖中医治疗、养生这一块,不仅仅是电视、网站上养生栏目的熏陶,茶余饭后朋友们、亲戚邻里之间也总是聊起这些,潜移默化地就有了一种对中医的信赖。
的确,如今人们对中医养生、理疗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小到感冒发烧,大到颈椎、腰腿等各种症结的治疗,百姓都寄希望于传统中医。像张立这样的小店也越来越多了起来,从专注于治疗常见疾病,到养生保健,再到一些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养生馆,在济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甚至仅洸河路一路走来,都不下20家。也就在张立小店不远的地方,一家专注于治疗慢性疑难病症的中医理疗店也在忙活得“热火朝天”。店长小李告诉记者,“这两年生意越来越好,街坊邻里主要是图个效果,口碑相传来的患者就越来越多。”“小孩一般都不太习惯长时间的推拿、按摩,我的治疗理念就是尽量只用手上和头上的穴位,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样孩子们更能接受一些,治疗起来效果也就更好一些。”张立讲道。
无疑,现阶段养生理念的普及以及养生行业的快速发展成就了张立的“创业梦”。在这条路上,其实还有更多的人像张立一般正在或者已经开始踏上征程。财富第五波已然波及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本土“养生”与外来“养生”
就在张立推拿店所在的街道,大大小小的足疗养生店算起来也有五六家。从南头的良子足浴到北边刚开业不久的凤禧族康体养身会所,真可谓足疗养生一条街。“以前这条街上的足疗店更多,这两年随着房租的不断上涨,以及足疗按摩师的短缺,生意不太好做,走了很多家了。如今我们这个店拼的主要是‘价格\’,相比于其他一些连锁店,这里一般都差上二三十块钱。”店主魏先生讲道。
的确,从价目表上也能看出,这边一次足疗四十多元钱,相比于良子这些大牌的连锁店,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还有其他刮痧、拔罐、推拿等项目,价格也都相差很多。如此一来,经济条件相对“普通”的顾客就会选择这里来消费,服务质量再有些起色自然就能留住一部分消费群体。“一年下来,除去房租、水电、物业等费用,也就净落两、三万块钱。”采访中店主告诉记者。
足疗应该说是“养生”行业中比较重要的一类。它也是一种基于中医原理的足底穴位按摩“养生之道”。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白领、蓝领、公务员等人群,为了缓解压力,工作之余会选择一两家足疗店作为身心放松的场所。而二三线的小城市的足疗消费人群却不甚庞大。不过,近两年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就济宁而言,足疗的消费群体还很是庞大,很多市民趋于养生的需求纷纷“足疗”起来。单看相关足浴店的办卡人数,就可以略知一二。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给本地的足疗店带来更多的“财富”,除了几家养生服务项目较多的足浴店(现在大部分都改成了养生馆)生意状况稍好一些之外,其他的足疗店大都经营状况不甚太好。而相比之下,一些连锁店,如富侨、良子等却赚得“盆满钵满”。富侨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仅在济宁就十多家店,生意一个比一个红火,平均日收入上万的就有好几家。“我们已经加盟良子十多年了,主要是看在它的品牌效应,咱们老百姓都十分认可。还有就是管理、技术标准相对规范”良子足疗负责人讲道。
据了解,现阶段济宁很多本土的足疗店都相继更换了名称或者扩大了业务范围。有些店从“足浴”改成了“养生”,尽管看似名称上简单的更换,却从经营范围、盈利模式以及顾客群有了全然的改观,生意状况也得以很好的改善。而还有一些店,全方位扩大了营业范围,做成了集洗浴、娱乐、足疗等于一体的商业会所,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人气。“改了养生馆之后,比单纯的足疗店赚钱多了。主要是我们把养生的理念渗透到了店里,增加了很多中医理疗的项目,一些处于亚健康的人群自然就比较感兴趣,前来消费。”西关一家足浴店的店长如是讲道。“就足疗这些专业化较强的养生店,老牌的连锁店总是比没有品牌的本土店有着更多的优势。而本土的店面如果想在竞争中找到突围之路,就必须做好差异化竞争。快乐宝宝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与此同时,一些养生店也是成功的范例。”业内人士讲道。
行业“假和尚”念真经
尽管如今济宁很多市民对养生相当热衷,从各类养生馆的生意火爆到各种养生概念的门店陆续登场,都彰显着养生在市民心中的独特地位。而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市民却不敢触及这个行业,甚至一提到就心生寒战。“这些都是因为屡屡被骗留下的后遗症。”采访中李女士如是回答。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市民正是有过“被骗”和“被宰”的经历,才不再相信所谓的养生之道。可以说,不规范不健康的行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养生行业的有序、快速发展。“如今在济宁养生行业里总是存在着一些‘假和尚\’抱着真经念的现象。一来,养生行业的市场门槛相对较低,专业不专业的人士都可以进入;二来,养生行业作为朝阳产业,经营成本低、利润空间大等特点吸引了不少的市民前来参与。如此一来,市场就成了鱼龙混杂的市场,难免会出现真假掺杂的景象。”业内人士分析。“去年在爱客多买东西,被美容院拉去免费体验,结果就被无缘无故扔进去了上千块钱,至今没地说理。”一位曾经蒙受其害的市民讲到,“它们的做法也没啥高明,给你一张卡说是免费消费,结果结账的时候,美容师开始给你算明账了。这也收费,那也收费,所有的都成了明码标价。”
在济宁,很多店总是有意无意地做些欺诈的伎俩,使得消费者蒙受其害。当然,这也只是少数不太正规的店面的作为,一次蒙上几个顾客赚上几个小钱而已。尽管如此,它们的存在已然成为市场发展的障碍。“我们协会的成立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些店的猖狂,最终迫使它们离开本行业。”美容美发商会会长吴海珍这样讲道。
与此同时,吴海珍还告诉记者,他们将进一步优化行业发展环境,让各类美容店、养生店等都逐步规范发展起来。具体来说,譬如协会内美容师、理疗师以及推拿师都要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定期还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比赛以及论坛,使得行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起来。“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适宜的行业发展环境。一两家‘良心缺失\’的店面有可能坏了整个行业的形象,进而制约着发展的势头。好的协会就是消费者、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能在一定程度缓解业内的不良现象,通过协会规范的统一管理和约束,行业的发展将逐步走上康庄大道。”业内专家讲道。
养生馆琳琅满目的服务项目
美容院也开始了“养生”项目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昨日,市民王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10000向记者反映,他逛街时竟发现有人在卖鳄鱼。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在市区的花鸟鱼虫市场上见...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