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高考场外的那些“风景”

来源:济南日报 2012-06-08 14:09   https://www.yybnet.net/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高考,又一次如期来到了我们身边。或许每一年的这几天,高考考场内外聚集着不同的面孔,发生着不同的故事,而我们在这些面孔和故事中感受着似曾相识的温暖、感动和幸福,分享着由这场考试带来的人间温情……

镜头

1

给力的“穿着”

黑色T恤上显眼的Logo———逢考必过,再加上一张得意的笑容……在拥挤的高考队列中,他们显得格外醒目。

7日上午,离第一场考试还有30多分钟的时候,在济宁一中考场门外,身穿黑色T恤的几位考生陆续步入考场,与其他考生不同的是,他们的衣服上都被印上了“逢考必过”的标识,他们的笑容也格外“醒目”。原来,这些考生大都是济宁一中同一班级的学生。考前为了鼓舞士气,他们在网上统一订制了这种印着“逢考必过”的励志衣服,以求为自己带来好运,考出好成绩。

其中一位考生说:“衣服传递的不仅仅是信心和勇气,还有同学们相互之间那份温暖的祝福和友谊,这些是我们战胜难题的情感支撑。同学们都说好了,‘同穿励志T恤,一起打赢高考胜仗。’”

镜头

2

幸福的“拥抱”

拥抱有很多,而高考前的拥抱带着温暖和感动,带给人难以忘怀的深切和勇气。高考的第一天,一位女孩就这样拥有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拥抱”,考前,她分别与父亲和老师进行了拥抱,它们深深定格在她和这座城市的高考记忆之中。“拥抱或许是此时我给她的最好嘱咐,只希望女儿能够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考试,我们期待一个幸福、开心的她走出考场、步入社会……”女孩的父亲说道。“看着学生们陆续走入考场,我的心也慢慢沉了下来,高考作为人生中重要的一场考试,作为老师的我最想看到的就是他们笑着走出校门,走进美丽的象牙塔……”老师讲道。“因为高考,我更加理解父母的谆谆教诲;因为高考,我更加理解老师的含辛茹苦;因为高考,我读懂了亲情的深切、坚强的内涵……此时站在高考的门前,我带着这份幸福和鼓舞,径直走进它的大门……相信我会带给他们一个惊喜。”女孩这样讲道。

镜头

3

焦虑的“等待”

等待总是带给人很多未知的遐想和期许,而高考考场外的等待更带着一种特有的焦虑和盼望。

从孩子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张丽(化名)就站在考场的门外翘首期待,直到孩子带着笑容走出考场,她的焦虑慢慢褪下。“孩子考试,家长其实比他们更加紧张。高考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关头,想到这些,我的心就咚咚直跳……”“我跟母亲说过多次,这次自己来,可她一定要陪我一起。这些年,我已经不记得她多少次陪我来到学校门口了,可这一次,我哭了!”女儿讲道。

镜头

4

最小的“守候者”

每年的高考考场外总会有很多的守候者。他们从考生的进场到出场,目不转睛地观望着等候着。今年,济宁的高考考场外出现了一个年龄最小的“守候者”,只有3岁多的她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等着妈妈走出考场。

原来,她的妈妈是今年高考的监考老师,昨日一大早,她就跟着妈妈一起来到考场。“让她提前感受一下高考的气氛,省得以后怯场。”爷爷幽默地说。

别看小姑娘年龄小,等起人来还很有耐心,拿着一个红彤彤的苹果迟迟不肯吃完。“我要留给下班的妈妈,还有考试的哥哥姐姐,等我长大了也要来考试。”宝贝腼腆地说着。

马大哈,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每年高考,都有一些马大哈,因为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入场前,不是忘带准考证,就是忘带身份证和其他考试用品,一些马大哈考生安定从容的脸庞骤然变得手足无措,真是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昨日上午8点29分,在济宁市实验中学考点,考生们井然有序,鱼贯而入。突然,一位考生惊呼:“我的身份证怎么没带?”考点的高考服务工作人员提醒该考生仔细找找,并说快给家里打电话。8点45分,该考生的母亲骑着电动车风风火火地赶来。看到孩子后,一边从包里拿身份证,一边安慰孩子别着急。“我们家住在益民东区,幸亏距离近,真是太险了!听到孩子没有带身份证的电话,我的心立刻揪了起来,我从楼上一路跑下来,从储藏室里推出电动车,飞快地向考点赶来。”看着孩子进入考场的背影,母亲紧张的情绪终于放松下来。

这边的紧张还没结束,另一个考生也忘带身份证。只见该考生一边给家里打电话,一边在路边眺望。幸好,这位马大哈考生赶在禁止入场前拿到了身份证。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家长们议论纷纷时,一位考生踏着禁止入场的铃声,一个箭步冲进了考场大门。(记者山进)

考试结束,父母哪儿去了?别着急

本报记者借考生手机找爸妈

高考首日,《济宁晚报》“高考加油站”顺利启动,为考生和陪考家长带来极大的便利和贴心的服务,给家长送水、给考生送笔,加油站的记者忙得不亦乐乎。在语文科目结束时,考点周边人群集中,交通较为拥挤,许多考生竟找不到家长,本报记者二话不说,将手机慷慨借给考生,让许多考生顺利找到家长。

在育才中学考点,本报记者看到一位考生神情焦虑,东张西望。经询问得知,这名考生正在寻找在场外陪考的父亲,因未约定考后见面的地点,考生一下子有点慌了。“用我的手机给他打个电话吧!”考生用记者的手机联系上了父亲。原来,她的父亲在陪考时溜达到马路对面去了。记者嘱咐考生一定要在原地等待家长过来,而不要在车流量多的时候去找家长。记者刚一转身又遇到两位考生,他们也在借手机找家长,好事做到底,记者的手机干脆变身免费公话,给考生行个方便。

看来,我们的“高考加油站”又多了一项功能,考生如果有需要,可以找我们的记者借电话,打遍全球免费哦!不过,还是提醒考生和陪考家长,一定要和考生约定好地点,以免考生着急,家长担心,影响情绪。(记者苏玉)

艺考生裸考上阵家长忧心忡忡

每年高考,有一群特殊考生,他们在数月前走南闯北,经历完一场场生死考试,这就是艺术生。昨日,在育才中学考点外,记者就遇到了数位艺术考生家长,他们大多对孩子的报考“忧心忡忡”,可走出考场的考生们却从容淡定。

家长刘大姐告诉记者,她儿子的成绩一直在450分左右,不得不选择学摄影,就让他突击学了一个月便去艺考。据刘大姐介绍,该考生取得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以及武汉传媒学院的专业证,经多方打听,刘大姐和爱人感觉中传南广还不错,但去年这个专业的文化课要在460分以上,因此,刘大姐天天担忧孩子的文化课不够分数线。

艺考生家长在四处担心孩子成绩的同时,艺考生们却显得淡然的多。第一场考试结束后,记者跟随艺考生家长采访了考生本人,他们大多表示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甚至有考生表示“裸考”,从艺考归来,基本上没用心学过文化课。当考生说出以上言论时,考生家长连连摇头,甚是无奈。

记者留意到,大多数的艺考生家长对艺术类大学报名流程不了解,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可以艺术类专业与普通专业同时报名。因此,记者建议艺考生家长要与取得专业证的学校加强联系,详细了解学校录取细则,避免填报志愿时错选。(记者万德龙)

新闻推荐

出险垫付应由交警部门及医院出具相关证明

点击查看原图2210000本报为您“捎话”部门官员为百姓办事,替政府分忧,即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本报记者将走进“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间,与各部门“零”距离。...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高考场外的那些“风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