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记者石晶通讯员吕婷婷
紧邻105国道、251省道、济徐高速、临菏路,东接森达美龙拱港,西邻济宁曲阜机场,北靠济宁铁路西货站,“水路铁空”四维交通叠加,济宁市市中区唐口街道正以打造济宁卫星城、建设宜居宜业魅力新唐口为目标,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村现代化三轮驱动,这个连续14年被市政府授予经济强乡镇称号的地方,逐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工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农民家门口就业创业
“在全市150多个乡镇中,唐口属于民营经济起步最早的一批。早在上世纪90年代,唐口培养了一批中小企业家,培育了板材加工、建材、食品、机械化工等多家特色企业。2010年,济宁经济开发区唐口工业园成立后,我们就提出以‘再创唐口工业辉煌\’为口号,全面调整镇域经济结构,加快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唐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孟祥建介绍,济宁经济开发区唐口工业园围绕“高校产能聚集区,绿色低碳示范区”,以打造济宁工业卫星城为目标,高点定位,科学布局,规划了装备制造产业区、轻工产业区、食品药品产业区、新兴产业区、中小企业孵化产业区、仓储物流区六大经济板块,重点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低碳型产业项目。预计2015年工业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利税15亿元,力争晋升为省级工业产业园。
孟祥建介绍,自唐口工业园区动工以来,完成区域总体规划和园区控制性详规,全面完成长4.68公里的一期路网管网建设工程和长4.2公里的二期路网管网建设工程,铺设燃气管道,规划双回路强电线路,实施绿化工程。
目前,工业园区全力加速推进联合纸业100万吨高档包装纸、鲁鑫机械配套总成、济矿海纳工业园三大产业项目,推进轻工业、装备制造业、新型医药和新兴产业等产业聚集发展,签约过亿元项目4个,规划投资46亿元,其中,台湾大成大豆蛋白肽项目投资3亿元、祥通输送带项目投资12亿元,世纪慈阳光电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投资30亿元,目前已完成入园论证、选址、测绘,正在办理各项前置手续。稳步实施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大力扶持齐邦树脂、三利石化和唐口密度板集聚发展;力促济兴医化与外资合作兴建兽药集散中心项目落实建设,推进医药产业提档升级。
以联合纸业为例,造纸业原本就是唐口街道六大产业项目之一,联合纸业100万吨高档纸项目规划占地400亩,总投资15亿元,成为拉动唐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100万吨高档纸项目建成后,能提高木浆比重、扩大废纸回收利用、合理利用非木浆,逐步形成以木纤维、废纸为主,非木纤维为辅的造纸原料结构,在制浆和抄纸过程中大部分采用循环水,最终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保证企业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企业壮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新型低碳城市初具雏形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在稳步推进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唐口街道大手笔绘制了城市发展规划,以迁村入片区改造为切入点,致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提速新型社区建设,一个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物流顺畅的新型低碳城市初具雏形。目前,围绕“做大镇域、带动全局”的发展思路,依托园区建设,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完成22栋12.3万㎡杜屯社区建设工程,稳步推进40万㎡唐口片区改造建设工程。
其中,杜屯社区项目是省政府2010年批准实施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是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好示范点之一。杜屯社区服务半径2公里,服务于单庄村、杜屯村等10个村,总户数3037户,总人口13418人。社区投资50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自来水厂,饮用水清甜可口;各类体育休闲设施齐全,能够满足群众健身锻炼需求;电子监控系统,24小时保护居民财产安全。
从杜屯社区大门出去向右拐,就是济宁市市中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医院相对应,从社区大门出去向左拐,就是一所小学。此外,社区离济宁二中不足1里路,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从幼儿园至高中的优质教育。杜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杜本奇告诉记者,社区里面正在建设一个大型社区服务中心,中心内有卫生室、幼儿园、文体娱乐中心等,居民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到现代化城市的文明。去年11月份,居民杜红卫就搬进了新建的杜屯社区,一家四口住在一个三室一厅的136平米新房里。记者在杜红卫家看到,宽敞明亮的房间、舒适的沙发、阳台上摆放着一套竹制座椅,杜红卫说,“这就是城市里的生活,我们这儿物价又低,生活压力小,生活比城里还好呢。”
路通了,楼建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好了,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打造宜居宜业魅力新唐口,唐口街道树立起经营城市管理新理念,对城乡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建立起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协会制度,抽调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工作,聘请老党员为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选配189名专职卫生清洁员。
为破解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难题,全面完善街道驻地和国省道沿线环卫基础设施,街道累计投资150万元,建设了1个大型垃圾中转站、4个垃圾转运站、26个高标准垃圾存放点和502个村庄垃圾收集池,配置了1部洒水车、2部大型专用运输车、209辆脚踏三轮车、124个垃圾箱和1000只垃圾桶。目前,全街道“户集、村收、镇运、集中处理”垃圾清理模式运作良好,基本实现了垃圾清运由“一日一运”向“日产日清”转变。
居民搬迁后,旧村土地实施复垦,依托城市近郊优势,规划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重点扶持戈户养鸡小区、运河生态园等蔬菜种植、禽畜养殖现代设施农业,服务城市空间得到拓展,农民收入实现新增长。
文化大院里农民“找乐”
随着杜屯社区和片区改造工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迈出新的步伐,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唐口展现在世人面前。
为了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街道不仅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新型社区,而且加大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到目前为止,共完成危房改造510户,其中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完成5户;低保救助累计2901户、3639人。大力实施中小学校校舍改造工程,完成9处定点小学教学楼建设任务。建设35处村级文体活动中心,高标准配置13处农家书屋,建设12个村级标准体育活动场地,文化惠农工程逐步提升。加大新农合、新农保工作力度,征收率分别达到99.5%和80%,集中供养130余名五保老人,农民就医、养老有了新保障。
济宁唐口敬老院院长李强介绍,目前敬老院集中供养130余名五保老人,分散供养40余名老人。敬老院房间全部是2人间,老人入住后不需缴纳一分钱,还特别设有夫妻间。作为1984年建院的敬老院,房屋有些旧,基础设施不太好,但是敬老院的环境优雅,院落宽敞,老人生活舒适。记者在敬老院看到,院子里绿树成荫,设有小菜园、鱼塘,而且配有乒乓球、台球等现代健身设施。
除了敬老院、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质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在唐口街道史庄村,这所普普通通的传统乡村就有戏曲队、秧歌队、腰鼓队三支队伍。史庄村或许并不是最富裕的乡村,但却是最温暖最快乐的乡村。每天晚上,戏曲队、秧歌队、腰鼓队的队员们就聚在本村的文化大院里一起训练。每逢农历初三、初八等日子,史庄村的三个队伍就聚集在此为群众表演节目,自娱自乐。
另外,今年以来,街道共为广大群众放映电影500多场,开展戏曲演出52场,建设农家书屋45家,书屋藏书已达10万余册,唐口将建设多层次、相配套的乡村文化服务网络。
新落成的杜屯社区
联合纸业10万吨拉片车间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记者陈守贵见习记者汪天娇赵豫通讯员尤明文颜磊在一个名叫东卸甲河的地方,远远地望到一面红旗矗立山丘,掩映在树...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