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周远
面对这样一座被盗严重的墓葬,虽说各种建制都颇符合王室构造,但专家是如何认定墓主人身份的呢?这样庞大的墓群究竟又是为谁而建的呢?本期,记者将为您步步揭秘。
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成为参考标准
据济宁市文物局原文物科科长顾承银介绍,其实当时对墓主人身份的考证,是从一开始就一直在进行着的,在这期间,墓葬的形制及出土的文物成为了考证的主要依据。
当时发掘小组的考古成员在对墓室进行清理后,就发现这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墓室。在对墓顶结构分析后绘制的复原图表明,这座墓室有前室、后室、回廊、厨房、车马库。完全是按照古人宫室之制建造的,符合文献记载的前堂、后寝、偏房、黄肠题凑等葬制系统。这些墓葬结构的出现使这位墓主人的身份提高到诸侯王的级别,在东汉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用前堂、后寝、黄肠题凑和外藏椁葬制。对后室发掘物品的整理分析表明,虽然没有发现更珍贵的文物,但是出土的近百块玉片,大多含有银丝,当为银缕玉衣的散片,《后汉书礼仪志》记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出土的棺床宽大,也符合汉代诸侯王的葬制。墓葬在形制结构上模仿了宫室布局,按照汉代葬制而建,为墓主人构筑了完整的冥居空间,是汉代宫室建筑的缩影。这就说明,墓主人的身份应该为诸侯王或者嗣列侯,结合济宁东汉时期为任城国的情况看,墓主人应该是任城国之王,任城共有五王,墓主人究竟是哪一个呢?
另外,从当时墓中耳室出土的铜器小件大部分都鎏金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该墓的规格肯定是比较高的。为了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当时考古工作者还曾将该墓与河北定县的北庄汉墓进行过一次对比。河北定县的北庄汉墓的墓主人身份被推测为中山简王刘焉,薨于公元70多年,大概是公元72到79年之间,给他做比较出土的器物特点很相近了,比如里面有两件陶撙,熊足,三个足是熊形的,它是一点都不差,这样的话两个墓地相对来说很近了。
“梁国已氏”的出现成为考证关键
顾科长回忆说,到1993年的夏天,发掘工作也进入了尾声。随后的分析工作,一步步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当时对墓主人身份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考证,是根据一号墓的结构和出土文物具有鲜明的东汉中期特征,再加上题刻中某些地名和当时的行政区划变动时间分析来确定的。在当时发掘出的刻石文字中有一个关键的地名,这个地名现在地处河南境内,当时应为隶属河南地区某国中之一县,名叫“已氏”。可能是“已氏”县,这个县存在的时间很短,它原归梁国,后归济阴郡。在区域划分上归属梁国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在这十年期间,它的名称肯定是叫“梁国已氏”。当时考古工作者们根据这个县名出现的时间,再以此为据,考证了这个时期的任城王在位者。于是,刘尚就此浮出了水面。因为根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元和元年,即公元84年,分东平国为任城国,辖有任城,亢父,樊三县,汉章帝封东平宪王刘苍次子尚为任城孝王。刘尚在位18年。该墓建造当在公元100年前后,此时正是任城孝王刘尚在位的时间,因而墓主人被考证为任城孝王刘尚,即东平宪王刘苍次子,也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孙。
刘尚是任城“开国”之主
据萧王庄汉墓群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在刘尚分封任国之前任城隶属东平国。任城,原为“任国”地。任国,原是太昊后裔一个古老的邦国。秦时曾为任城县,属薛郡,西汉仍设任城县,属东平国。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分东平国为任城国,封光武帝刘秀之孙、东平宪王刘苍次子刘尚为任城王,国治任城(今济宁市),辖任城(今任城区)、亢父(今济宁南)、樊(今济宁北)三县,城户中有民36442户,人口达194156,在当时来说已经是蔚为可观的一个数字了。
任城王相传五代,历136年。始封王孝王刘尚死于公元101年,在位时间18年,其子贞王刘安,其孙节王刘崇继其位又在任59年,崇无子,死后国遂绝;汉桓帝延熹四年(161),立河间孝王之子刘博为任城王,任13年薨,无子国绝;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复立河间孝王之子刘佗为任城王,任46年。三国时期,魏黄初元年(220)曹魏代汉,废除任城国,改称任城县。
一号墓复原陈列展
新闻推荐
家长带孩子报名时需带齐各种证件■记者苏玉8月1日前后,城区各小学门口陆续张贴出了一年级新生招生简章。昨日上午,记者前后走访了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济宁市实验...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