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记者汪天娇
1999年,26岁的李君直背着行囊来到济宁,替姑父驾驶出租车。“那时候,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自己的话,那就是‘穷\’。当时要不是姑父的帮助,我根本不可能在济宁立足”。
李君直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菏泽,为了维持生计到了济宁。“那时来济宁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当时我姑父手里有两辆出租车。为了帮衬我,姑父就考虑让我帮他开出租。可那时我连办驾驶证的钱都没有,是亲戚的帮助,让我顺利交上了学费、通过了考试。之后,我就从事了开出租车的行业。5年后,由于姑父的一辆车老是闲置,想把它卖了。我动了把它买下来的念头,最后采用每月分期还款2000元到3000元的方式买下了姑父的出租车。”
截至现在,李君直在出租车行业中已经做了13年。这13年里,他转动着方向盘,见证了城市的飞速变迁,也让自己的生活有了改善。李君直说:“现在城市发展快速,从2003年起,城市里出租车由面包车换成了轿车。十几年来路面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宽,好的环境和发展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流量也增长迅速。人流量增多了,出租车生意自然就好了起来,现在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原来的两三倍。不仅收入增长,国家对出租车还有政策性燃油补贴,让我们司机们又省下了一笔开支。”
说到未来的规划,李君直有些害羞地告诉记者:“现在我和家人还住在姑父的房子里。未来希望能买到房子,落户济宁。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让生活更加美好。”
李君直和他的爱车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记者孙丹青实习生苏茜茜“北关小学宿舍的换热站被拆除了,今年供暖是否没希望了?”昨天,家住市区北关小学宿舍的丁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