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刘晋通讯员杨丁董绍军摄影报道)蓬莱登州博物馆日前发现一件珍贵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石纵长66厘米,横长67厘米,厚21厘米。该画像石刻画的是典型的汉代风格的乐舞庖厨图,图像采用凹面线刻的雕刻手法,画面动静结合,人物动作、表情、服饰刻画传神,整个构图颇具匠心。据了解,画像石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征集自民间,整体风格和制作工艺与山东嘉祥出土汉画像石相一致。据考证,该画像石应出自济宁嘉祥地区。另据专家研究,画像石上刻画的乐舞庖厨图是用以祭祀祖先灵魂的,墓主的后代把这种大型的演出场面随葬到墓葬中,以希望其能陪伴和慰藉祖先的灵魂。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类画像石为我们了解千年前汉代人们的歌舞演出、庖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画像石的画面共分为三层,分别是奏乐图、百戏图和庖厨图。奏乐图中五名奏乐者皆戴冠,身着斜领外衣。百戏图中,左边刻画一男子倒立,两手着地,上身挺直,下肢前曲,头部前伸,造型矫健有力。中间有两女子相对而舞,整个画面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左侧女子着长袖交领深衣,胸下宽带束腰,长裙曳地,右衣袖高扬过头,左衣袖朝左下方扬。右侧女子身着短裙,脚踏双轮,左衣袖高扬过头,右衣袖向右下方扬,与左边女子衣袖相交。这类脚踏双轮的舞者造型在画像石中极为少见。庖厨图左边为一灶,灶上放甑,灶前一人跪坐,手拿火棍正在烧火。烧火者上方挂一横竿,竿上悬有大鱼两条。中间有一人着短裤,正在酿酒架前酿造美酒。最右面一人跪在盆前,上身前倾,忙于揉面。
新闻推荐
这是5月30日拍摄的山东“五胞胎”:李玖轩、李友轩、李凌轩、李云轩、李志轩(从左至右)。“六一”儿童节前夕,山东“五胞胎”收到了来自爱心人士的节日...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