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傍晚,在大学校园溜达,年轻学子们的身影与初夏的树叶一样,新鲜得让我眼馋。宿舍区周围有零星小摊儿摆出,还有以破砖压本书占位子的,不时有穿黑色学位服的学生从我身旁经过。我心下感叹,又是一年毕业季。
4年的课业完成,4年的书本堆积成山。学生出售最多的是旧衣物和教材,也有图省事的,直接撂给收破烂的完事。我从破烂堆里找出两本想要的书,收破烂的男子张口要5元。我说:“又没有多重,我读读不比叫人家烧掉好?”遂给了他1元钱。
我在一个书摊儿前蹲下,翻旧杂志,1.5元两本,挺便宜的。跟摊主聊天,男孩很健谈。我问:“这些书咋不带回家呢?我毕业那会儿一本书都没舍得丢掉。”他笑了,说:“有些东西考试完就完了,像这些英语书,一点用都没了。”他以为我是老师,我说我是等人的。
等的人还没有下课,我走进餐厅吃东西,胡辣汤1.5元一碗,馒头、稀饭、油饼齐全,好吃不贵,比我读书时的伙食强多了。出了餐厅,往另一处走,小道、矮草、假山、亭阁,即将离校的毕业生急着拍下“身着黑袍,头顶高帽”的新奇状和骄傲状。他们的脸上似乎没有忧郁,欢喜地拍着照、欢腾地追着闹,也许他们的忧伤和不舍没能让我发现吧?低头想想,自己毕业已25年了,彼时是7月初离校。我们也如此拍照,在校园各处拍不够,就跑到外面绿地上拍。
最伤怀最难忘的就是送别。一个济宁的邵姓同学,临别时把自己哭成了泪人儿。他高考分数高,却降格被我校录取,不如意,常常一个人抱着吉他在操场上看月亮。他给我的毕业留言是:“分手在即,心寒寒、泪涟涟,百泉之乡的姑娘啊,想此别后,吉他弹为谁听?”
那时候,学校还没扩招,每个班级都有独立的教室,一个教室有三五十个同学,朝夕相处下来亲如手足。眼前的大学生,在大教室听完课即各自分散,很难体会到那个时代的亲密同学味了。
新闻推荐
山大双选会招聘岗位减一成,研究生就业形式更严峻, 两百份简历仅4个“回音”
近日,山东大学举行2013届毕业生双选会,山东大学及省内外其他高校的1.5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参加了招聘会。山东大学学生就业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朱德建透露,从9月份到...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