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红玉 吕志勇
预约了6次后,终于有了采访穆振国的机会——— 他的手术总是把原先预定的采访时间挤占。
刚走出手术室的穆振国,目光炯炯,看起来精力充沛。握手时,记者感到一股力量——— 这双摆弄手术刀的手,温暖,厚实,有力。
就是这双手,曾经将数以万计的病人从生死线上硬生生地抢了回来!
1982年从济宁医学院毕业的穆振国,已经走过了31年的职业生涯。
31个春夏秋冬,他恪尽职守,用心呵护着生命的健康;他兢兢业业,用爱把握着生命的轮回。
31年如一日,他在无影灯下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智慧,用一把手术刀,记录着医者仁心的动人故事;用大爱与忠诚,书写着自己的无悔人生。
没有业余生活,专业是他的全部
学无止境。在医学领域,这句话的分量更重。突发的病情,先进的技术,都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因为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的重托。
大学毕业后,穆振国精勤不倦,先后赴安徽理工大学、山东齐鲁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
在诊疗工作中,他理论联系实际,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入科研,敢于创新,先后撰写临床论著20余篇,主编40余万字的专著两部。近年来共主持完成科研课题5项,3项获日照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同时,穆振国还常年担负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宁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等临床教学及科室各级医师的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普通外科的中坚骨干,是省内外知名的专家。
“自从选择了外科,从此就与手术台结下了不解之缘!”穆振国说,工作中,他除了门诊和查房外,每天平均1-2台手术,多则3-4台,大多数工作时间都在无影灯下度过。
穆振国有个职业习惯,每次走出手术室,他都会把手术细节在脑海中回放几遍。“医生的技艺关键在于累积,每台手术都感觉自己有收获、有进步!”穆振国说。
“穆主任的业余爱好是什么?在专业领域做得堪称完美,业余生活中一定懂得调剂自己!”
“业余时间就是看看专业书籍,看看回访记录,写一些理论性的文章。”
采访中的短短两句对话,却给人深深的震撼!
——— 专业,病人,已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医者仁心。
穆振国说:“眼看着病人抱憾离去,是一名医生最不堪忍受的痛苦。”他投身医海几十年孜孜不倦的探索追求,为的就是能给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患者增加更多求生的筹码。
“拆弹专家”与“消防队员”
“人体的病灶,尤其是肿瘤,就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说这番话的时候,穆振国俨然一位防爆专家。的确,外科医生的职责就是及时、迅速、彻底地“拆除”这些正在进行倒计时的“定时炸弹”,特别是那些难度很高、风险极大的手术,稍有差池,病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在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中,有不少是从别的医院辗转而来的,有已经被“判死刑”的癌症晚期病人,也有90多岁的多病缠身的老者。他们的求生欲望向医学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哪怕只有一丝希望,穆振国和他的团队也要极尽所能为患者延伸生命的长度。
“是手术,就有风险!”穆振国说,如果医生仅仅顾及个人名誉,而拒绝对危重患者施救,是对生命的漠视,更是医者的耻辱!而一名称职的医生,必须勇于接受挑战。
敢于接受挑战的前提,当然是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一位专家来市中医医院交流时说过这样一番话:日照市中医医院普外科的诊疗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佼佼者,医护人员的严谨、细致、精心,值得同行学习!
近年来,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市中医医院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知名度,许多慕名而来的患者常常指定某位医生为其治疗。只要是患者或患者家属有要求,穆振国总是有求必应:“他们是奔着生存的希望来的,要对得起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普外科业务涵盖肝、胆、胰、脾、胃、肠、腹膜后疾病;甲状腺、乳腺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等,专业面广,疾病复杂多变,所以一个优秀的普外科专家是非常难得的人才。无论是在市中医医院内部还是在周边医院,手术中遇到意外情况或复杂情况时,常常向穆振国主任求援,每当这种时候,穆振国和同事们又充当了“消防员”的角色。“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打电话!”他开玩笑地说,“没办法,救命如救火,义不容辞!”
被钢筋钉在地上的患者
战士只有在战场上方能显出英雄本色,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
穆振国做过上万台手术,每一次,都是一场激战。
2009年1月3日早上7点多,忙碌了一晚的穆振国疲惫不堪,正准备回家休息,却突然接到紧急通知:马上到手术室,有危重病人亟待抢救!
顾不得其他,穆振国迅速来到12楼手术室。几乎在同一时间,医院领导、相关科室的医生、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长等都及时到位。
从医以来,穆振国见过各种各样伤情场面,但是当他看到这位病人的时候,还是被眼前触目惊心的伤情震惊了:
青年脸色惨白,双眼交织着惊恐和濒临死亡的恐惧,他不能发声,但求生的眼神祈求着现场每一位医务人员。脖子上插着一米多长的螺纹钢筋,自右颈部穿入,从左下颌穿出,粗大的螺纹钢筋穿过咽喉贯穿了整个颈部;另一根钢筋自右肩部穿入,从背部穿出,插入体内部分约30厘米长。由于怕抽出钢筋引发颈动脉大出血,所以伤者就这样带着钢筋坐靠在手术台边上。
然而,毕竟都是经验丰富的医师,震撼只是一霎那,手上却是毫不迟疑。
这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来了:颈部钢筋太长,必须切断,以减少危险性。可医院没有可以剪断钢筋的工具。院领导马上与市消防支队取得了联系,就在消防人员赶往医院的同时,病人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目光变的呆滞,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口腔、鼻腔及钢筋创口、有大量鲜血涌出,呛咳、呼吸困难、全身紫绀、窒息!出现窒息!……
手术室一片安静,时钟在滴达滴达地响着……
消防人员已在路上,可病情却不能再等了!
此时,由于伤道出血引起窒息,患者已经停止呼吸了!
救人如救火!危急关头,穆振国与院领导迅速交流了一下眼神,“立即气管切开、全麻!”
可由于钢筋横在气管位置,导管插不进去,怎么办?每一个人的心都高高地悬了起来!专家们当机立断,迅即拔出钢筋、切开气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一连串动作,在瞬间完成!一团血块由切开的气管喷出,气道通畅了!呼吸机柔和地将氧气吹进青年人的肺部……
生命是脆弱的,但此时的病人却是顽强的,经过几分钟的辅助通气,他的自主呼吸慢慢地恢复,心音也越来越有力……然而抢救并未结束,更大的考验摆在医务人员的面前。大量的失血和缺氧已使伤者休克和昏迷,虽然气管已经切开,但是流进肺内的血液一时间仍然影响着氧气的交换,若不能立刻止血,迅速吸出肺内血液将前功尽弃!
“创道及咽喉部暂时纱布填塞加压止血!”“加压灌注血浆、浓缩红细胞,快速输液!”“请麻醉医师尽最大努力吸尽肺内积血!”穆振国果断地下达着指令……
“病人血氧饱和度回升!”“病人血氧饱和度回升至85%!”“回升至90%!”“快!立刻解剖颈部创道,检查颈动脉、颈内静脉、注意保护喉部神经!缝合撕裂的面动脉、颌外动脉、舌动脉血管、修复损伤的颌下腺、颈部肌肉。咽喉部创口置放引流、安放鼻饲营养管、逐层关闭切口……”
“病人血压正常、全身血液循环改善!”
3个小时的战斗告捷,伤者被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那次手术虽然不是最难的手术,但却是很紧张的,稍有闪失或者操作不当,患者都会有生命危险。
穆振国说,不管情况有多复杂,医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因为:生命,容不得丝毫犹豫,更经不起任何等待!
“一把刀”与“领头羊”
来中医院后,穆振国和同仁们先后成功开展了许多填补医院乃至日照市医疗技术空白的业务技术。
精湛的技艺,为穆振国赢得了“一把刀”的美誉。
于是便经常有这样的场景:买菜的时候,摊主一下子喊出穆振国的名字;正在坐诊或者在走廊中行走的穆振国,突然被人紧紧地握住双手,接受一连串的感激之语,这些,都是被他救治过的患者。
经他主刀肝移植成功的菏泽患者,8年来每个月都打来电话,最近的一次电话中,患者说自己又能吃又能干,让穆主任不用担心,过两天全家来日照看海,也看望穆主任。
和这些康复的患者交流,是穆振国幸福指数最高的时候。“当医生的都这样,以病人的康复为己任,最大的幸福就是收获患者和患者家属的笑脸。”
在工作中,穆振国一直教导科室人员要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在手术中,他们一直遵循着三句话:严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
严于术前:因为每一位病人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同样的病在每个病人身上的反应也不一样。因此,在手术之前,要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例,做好术前的讨论和病例的分析,并查看术前检查是否完善,病人的状态如何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检查到位,才能放心进行手术。
精于术中:精湛的医术在手术中是核心,但是手术中的细节也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如结扎线头的长短等都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肿瘤是否清除彻底,在清除时特别要注意血管丰富的部位,否则术后极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勤于术后:在术后要勤于管理,勤于观察,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早日痊愈。
2004年,市中医医院普外科筹建,当时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穆振国成为带动全科室人员进步的“领头羊”,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形成坚持学习、探索创新的浓厚氛围。
不讲奉献,就别干外科
“不讲奉献,就别干外科!”与同龄人相比,穆振国显得较为成熟一些,这是体力与精神的双重负荷的体现。从业31年来,连睡到自然醒这样再平常不过的事,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侈。
每天6点钟,床头的闹钟会准时将他叫醒;7点30分,他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病房里;没有急诊病号的话,8点30分,他已经进入手术室。他说:“每天都有那么多病号在等我,我不敢有一丝懈怠。”
采访中,穆振国的同事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几件小事:
每天查房时,他总是将手装在衣袋里暖热后再接触病人身体,每次给病人做完检查后,他都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掖好被角、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中,就是在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中,彰显出的——— 是一种大医情怀!“医生这个职业,尤其是外科医生,在不少人眼里是个苦差事!”穆振国说,每次同学聚会,总会听说有几个转行的,因为干这一行注定要与紧张、枯燥、危险作伴,长此以往,很多人会选择逃离。
“可我不后悔,如果有来生,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医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说到这里,他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种坚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靳凤清)山东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传统武术比赛中,72岁的运动员宋传众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先进个人”称号。 记者了解到,8月25日,宋传众在下榻的酒店捡到一个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有1...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