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许丽君实习记者侯胜利
每个人都有一个艺术家的梦想,都想用自己的一双手、一支笔刻画出心中的梦想。济宁市小记者团的寒假活动———面具DIY,让孩子们过了一回“艺术家”的瘾。1月21日一早,近百位济宁市小记者团的小记者浩浩荡荡的来到位于科苑路的艺术创想培训中心,在这里,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将一张张空白的面具装点得栩栩如生,绘制出属于自己私人定制的面具。
一进入教室,80位小记者就按照老师要求整整齐齐的排座在课桌前,认真的进行着绘制面具前的培训。“大家知道面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吗?”“汉朝!”小记者孙靖雯回答道。“哈哈,面具出现的时间可是比汉朝还要早呢!中国面具的文化已有4000年的历史,面具又称假面,在民间则称脸壳、脸子或鬼脸。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面具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讲解完面具的历史后,老师们又给小记者们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面具。“非洲的面具都是色调偏暗,形状是长方形,比较有棱角;威尼斯的面具则是偏爱彩色,类似于咱们今天看到的小丑面具……”
讲解完面具知识后,小记者们都迫不及待地大显身手了。老师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空白面具发到小记者的手中,“首先用铅笔将自己想画出来的图案的轮廓进行描绘,大家发挥想象力,开始描绘自己心中的奇思妙想吧!”只见小记者王鼎涛拿着铅笔,三下五除二就画出了一个小丑的图案,“眼睛和嘴巴是最难画的,眼睛的大小的比例要掌握好,还要画出很多眼睛的细节,睫毛、眼圈的大小都要很仔细。”王鼎涛一边完善自己的面具轮廓,一边向记者讲解绘制小丑面具的要领。
二十分钟后,小记者们都完成了第一个步骤,“完成了第一步绘制轮廓,下面就要开始填色了。色彩的搭配对面具绘画十分重要,每个色彩都代表着面具的不同风格,黑色代表权威,红色代表着面具的耿直与善良,蓝色代表正义与勇敢……”听完老师对于面具色彩的讲解,小记者们都纷纷开始思考自己面具的配色。“没想到面具的配色有那么多讲究,每个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我想画一个包拯脸谱,老师说可以让我用黑色与红色搭配,当然,最少不了的是这个月牙标志!”小记者冯佳音一边仔细的填色,一边向记者讲解她的“包公面具”。半个小时后,面具的填色工作全部完成了。为了让面具更绚丽,老师们还准备了许多荧光的涂料和装饰品,小记者们用这些彩色的颜料给自己的面具做着最后的装扮。“今天大家表现得都很好,有很多小记者的面具绘画功力一点都不输给老师呢!咱们现在马上要进行现场投票,选出今天最漂亮最有创意的面具!获奖的小记者可是有神秘奖品哦!”话音刚落,在场的近百位小记者开始投票,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最满意的面具,小记者王鼎涛以20票的成绩成为了今天DIY面具的佼佼者。问起他的获奖感言,王鼎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我就想着全神贯注的画面具,周围的事情我好像都听不到看不到一样,面具涂色的时候我精神高度集中,生怕弄上一点污痕。看着我的杰作面具获奖了,我觉得自己的认真没有白费!”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见习记者赵星灿彭姝1月15日下午,济宁市小记者团一行走进龍仁跆拳道馆,30余名小记者在黄教练的带领下,挥拳、踢腿、摸爬滚打……真正体验了...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