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张昭晖摄影记者刘敦亚
以往,优秀的剪纸艺术品基本只在些民间艺术展中展示,由于一年下来办不了几场,老百姓平时也没有欣赏的机会,在今年,剪纸走进了人大代表驻地。昨日记者看到,在运河宾馆迎宾楼,剪纸作品作为壁挂装饰摆在了大厅的显著位置,一些会议室也有剪纸作品进行装点。不仅弘扬了民间传统文化,也让人代会显出了更加浓厚的文化气息。
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在济宁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但在民间,剪纸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此次人大会的代表团驻地之一的运河宾馆就用了剪纸艺术品作为壁挂装饰,而在传统艺术的装点下,代表驻地的会议室内都显出了十足的“文艺范”。从“年年有鱼”到“中国梦”,从孔孟文化到济宁风光,还有8米长卷《清明上河图》……记者了解到,这次上会的剪纸作品共有三十余幅,全部来自济宁本地剪纸艺术家的精剪细刻。对于这种新的装点方式,一些人大代表也表示,不光内容更新颖了,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弘扬传统文艺的效果。“这些作品里,有一半是为迎接两会新创作的,剪纸艺人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像这幅《清明上河图》,弄好就用了一个月。”剪纸艺人张跃广对记者说。据运河宾馆一名负责后勤的工作人员介绍,悬挂剪纸艺术品,节省了装饰成本,这样也响应了国家提出的节俭办会的要求。“希望以后不只在人大会期间悬挂剪纸艺术品,最好平时里也挂,这样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民间传统艺术。”张跃广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仰浩通讯员肖磊“三九、四九冰上走”,9日,是三九的第一天,一年中最为强劲的“制冷模式”也正式开启。虽然阳光非常明媚,但是小北风嗖嗖地吹,这种冰力十足的...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