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相启申
大义“拦车哥”
担当见真情
一位普通的机关干部,在天色昏暗、车流量大且大货车较多的事故现场,不顾危险、镇定指挥交通,避免了现场的混乱,也保护了地上的伤者。事后默默离开,直到交警查看事故现场录像时,才发现了这样一位“拦车哥”。大家在为“拦车哥”的行为所震憾和感动之余,也不禁想问,“拦车哥”究竟是什么人呢?后经多方查证,“拦车哥”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就是济宁市市中区工商联副主席张承峰。
“今后,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人命大如天,我相信别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像我一样去做的。”
2012年9月20日晚8点,住在105国道附近的张承峰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屋外传来“哐当”一声巨响。他预感可能出大事了,就赶紧往门外跑。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轿车和电动车的碎片散落在道路中间,有几十米长,而且隐隐约约地看到有人躺在路上一动也不动。“不好,出车祸了,赶紧把手机拿给我!”张承峰立即呼喊他的爱人,迅速拨打了120、122和110,然后快步跑到事发地点。现场非常凌乱,经仔细辨认,张承峰发现现场共有两名伤者。其中一个人的电动车被撞得粉碎,人正躺在距离车祸地点30米左右的公路中间位置。另一个人被肇事车辆拖到了距离车祸地点120米左右的地方,趴在公路上一动不动,形势十分危急。
看到昏暗的道路上仍然有车辆不停驶过,路上又没有设置警示牌,张承峰担心会有司机看不清路况,被撞在路中央的伤者可能会受到二次伤害,于是他站在路边向过往的车辆招手并大声叫喊,示意过往车辆注意避让。在张承峰的带动下,周围的邻居也纷纷加入到维护现场秩序的行列中。虽然有邻居的帮忙,但仍然有些货车车主看不到前方的情况。这时张承峰不顾邻居的劝阻,不顾一切的跑到马路中间,挥舞手臂示意过往的车辆绕行。
事故现场附近经营轮胎生意的张正军安装的摄像头拍摄下了张承峰在事发后的英勇行为,当时的105国道,路灯昏黄,过往的车辆川流不息,特别是呼啸而过的大卡车更是让人胆战心惊,然而张承峰却从容地站在路中央,高声的呼喊并不停地挥动他的双臂。所有经过事发路段的车辆无不放慢了行驶速度,绕开躺在路中间的伤者。
五分钟后,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将一辆警车停靠在事故现场,随后急救车赶到将伤者拉走,张承峰这才松了口气,“当时就想着救人,嗓子都喊哑了。”
谈到自己当初冒险的行为,46岁的张承峰却并不感到后怕,“当时就想着得赶紧把伤者及时送到医院,尽可能地为她们的生命保留希望。绝不能让伤者在自己面前受到二次伤害,不然自己良心上过不去,道义上过不去,心里更过不去。根本没想自己上去会不会有危险,现场的情况让我无法顾及那么多,人命关天,稍一犹豫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惨剧。”
事后,张承峰得知两名伤者都没能抢救过来,他感到非常遗憾。“我和周围的邻居之所以冒险那样做,都是为了能够使伤者得到及时治疗,避免二次伤害,保住生命。唉!我们的努力还是没能达到目的,伤者最终没能抢救过来,这实在是太可惜了!”两名伤者的家属通过各种途径对张承峰表示了感谢。张承峰表示:“今后,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我仍然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人命大如天,我相信别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像我一样去做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孙丹青今天上午,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将开幕,济宁正式进入两会时间。与去年相比,今年两会在会风上更加提倡“务实节俭”,会场继续保持“冷清”,不铺设迎宾地...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