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盖鸣霆
近日,家住市区府河西街的林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10000反映,他所居住的小区是一片老旧小区,平时虽然卫生情况十分整洁,但无奈没有物业,家中水电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异常困难。就此问题,记者采访多个老旧小区发现,居民家中的水电问题已经超出供水集团、供电公司的管辖范围,可由于没有物业,社区也不负责维修,路边打小广告的维修队伍可信程度又不高,因此,居民往往面对难题束手无策。
没有物业修理,住户摸了一夜的黑
上周五,林先生告诉记者,他来济宁工作三年了。由于家在外地,平时都在单位附近租房子居住。3月17日晚上回到家,刚一打开灯就看到灯光老是闪烁,晃得人眼花。随后,林先生打开电闸箱子看看是不是电闸出了毛病。结果,这一检查把林先生吓了一跳。原本就已经陈旧不堪的电闸现在竟然“啪啪”地不断打火。更让人担心的是,电线与电闸连接的地方也有一段绝缘皮出现了脱落现象。看到眼前的一幕,林先生赶快拨通了国家电网的客服电话。可工作人员却表示,由于出现故障的是入户线路,超出了国家电网的服务范围,居民只能自己解决。“要是其他东西坏了吧,我还能勉强修理修理,可是这电闸老打火,我还真是不敢弄。”看到电话求助无望后,林先生立即又找到了门卫大爷,问是否有物业维修。可大爷却告诉他这个老小区,几十年了都没有物业,出现这种问题,通常情况下都是居民自己联系维修人员。“这大晚上的,您让我去哪里找维修人员啊?再加上我又是外地人,对咱们济宁的劳动力市场也不熟悉,就算是我想找电工,也不知道找谁啊?无奈之下,我只好暂时先关闭家里的电源,摸了一夜黑。然后第二天一大早,让一个熟悉的电工朋友专门从汶上开车过来,帮助我修好了。”林先生很无奈。
社区缺乏技术人员,无法提供相关服务
“其实不仅仅是电线维修这一项,水管的维修也是个麻烦事。前段时间,我们家卫生间通马桶的水管不知为什么一下子爆裂了,当时水流了一地,家中都快淹了,可也是没有人维修。记得以往在农村老家的时候,一个村上还会有专门负责水电的师傅,可到了咱们社区里,没有专门维修的人员,还真是个麻烦事。”林先生说。
根据林先生反映的问题,记者随后拨打了城区四个社区的电话,并且以住户的身份咨询社区是否可以提供水电维修服务,结果社区工作人员均告诉记者,“缺乏专业人员,无法维修,居民只能自己解决”。随后,记者又告知社区工作人员,自己所在的小区没有物业,问社区是否可以提供维修工人的联系方式,以方便自己拨打电话联系。可同样,四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是告诉记者,社区之前未提供过类似服务,因此也没有水电维修工的电话。以往社区居民家中的水电出了问题,要么是找自己单位的专业维修人员,要么就是到市场上找水电工作人员。因此,还是希望住户能够自己解决。
路边维修工不放心,部分机构漫天要价
采访过程中,家住市区草桥口的苏女士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困惑。“前不久,我们家客厅吊灯的开关坏掉了,晚上客厅里黑黢黢,啥都看不见。原本我想抓紧维修来着,可无奈没有物业就一直没修理。当时邻居建议我从‘牌牌军\’中找一位师傅维修一下。可是由于家中就我一个女性独自居住,找一位陌生人来搞维修,还真是不放心。最后,我还是隔了一个多月,等亲属来探望我的时候,让他们帮助我维修了开关。”
西闸社区的曹小姐在采访中也告诉记者,最近她们家的水管出现了问题,打听了半天才打听到一家提供水电维修的机构。可是这光上门费就得收取50元钱,如果需要更换材料的话,还得另外再收费。想想着实有点贵。特别是一些水电的小毛病,光上门费就比材料费贵出很多,很不划算。
苏女士告诉记者,新小区都有物业,大都不存在维修困难,费用的收取上也不会太荒唐。“可是像我们这种没有物业的老小区,无论是维修还是付费,都存在很多难题需要解决。因此,我希望咱们市区一方面可以有更多的、正规的、面向市场经营的专业水电维修机构,另一方面,更希望咱们社区能够建立一个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登记制度,将市场上一些技术过硬的维修人员、维修机构的电话进行登记,然后供居民参考。如果居民有需要,可以方便居民查阅联系。这样一来,既增加了维修人员的业务量,同时也方便了社区居民。”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实习记者武旭通讯员李君皓尽管距离那场车祸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可那个可怕的夜晚却如同一个噩梦一样,始终纠...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