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实习记者武旭
古运河畔、太白楼边,有这样一个社区,它面积虽然不大,可也是一个有着44幢楼、6000多口子人的大家庭,每日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从早晨一起床,大事小情就从不间断。曾经,它是咱们济宁的标志,商贾云集、人来船往,竹编、土产、杂货一应俱全。如今,昔日的繁华虽已不再,可是在这个社区里生活的人们,却依然悠然自得,感受并且也引领着咱们济宁的文明新风尚。这个社区,有着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竹竿巷。
楼前的小花园,每一个都干干净净
21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越河街道的竹竿巷社区。只见社区内干净整洁、次序井然,楼房粉刷一新。白色的楼墙、青色的墙裙,与周围古色古香的建筑俨然一体,颇具江南风韵。走进社区里面,楼房与楼房之间的空地也是干干净净,一看就是刚刚清扫完毕。在社区附近的一栋楼前,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花园。虽然由于天气原因,植物还没有返青,可是花坛里一样是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儿垃圾。
社区书记张宝芳告诉记者,其实以前这个老旧的社区卫生情况也非常不好,道路卫生脏乱差,花园废弃无人管,居民对物业的意见非常大。后来,为了让小区卫生情况来个彻底转变,她就挑选了社区的下岗工人、贫困家庭组成了一个6人的“竹竿巷保洁队”,取代了原来的物业管理。这样一来,服务队成员的再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卫生清扫也更加有保证了。每天一大早,保洁队的成员们便有说有笑地工作在社区的街头巷道、犄角旮旯。果真,没过几个月,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戏称保洁队“把建国前的垃圾都扫出来了”。“在保洁队老大姐、老大哥的感染下,俺们竹竿巷的居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并且自发成立了一支保洁志愿者服务队,无偿对社区进行卫生服务。清理清理小广告啦,扫扫马路啦,这样的活这要是社区‘一发话\’,20多个志愿者都会来参加。”张宝芳笑着说。
社区文化大院,唱响最炫民族风
环境好了,居民出来玩的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随着这几年广场舞、市民大舞台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想在晚饭后学着唱唱歌、跳跳舞。“别人暂且不说,就拿俺们24号楼的王福银大姐来说,那就是俺们居民的艺术老师。交际舞、广场舞,没有不会的。小区里经常有人到王大姐家中或者楼下跟着大姐跳舞、锻炼。”张宝芳告诉记者。
不过居民的参与热情高了,问题也随之而来。原来,竹竿巷社区地处城市中心地带、寸土寸金,加之小区建设时间较早,社区内并没有可以进行休闲娱乐的场所。起初,居民的文化活动集中于24号楼前的空地上。平时还好,可一赶上雨雪降温,活动就大受影响。再加上参加活动的居民中有不少是老年人,雨雪天道路泥泞湿滑,也有不小的安全隐患。每遇到这种情况,活动往往被迫中止。如何为居民寻找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场地?社区居委把目光投向了一间闲置的办公室,并很快将其建成居民活动室。这一下,社区里的文艺爱好者们可高兴了!大家把自己的音响、电脑、伴奏带全都带到活动室里去。唱歌、跳舞,自排自演、自娱自乐,把小小的活动室,变成了欢乐的发源地。“今年妇女节前夕,俺们又借着文艺演出的机会,成立了社区文化大院,组建了专门的文艺队,俺们表演的节目还上了电视呢!”说到这里,张宝芳爽朗地笑了起来。
百家饺子宴,包出了和谐邻里情
“张大姐,您看看我们这几次办活动,真没少麻烦了您,辛苦啦!”“客气啥啊,这还不是应该的!”“老张,这是张申请表,您给盖个章呗?”“好嘞,没问题,我这就给你拿章子……”
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来社区服务中心的人始终不断。可无论是张宝芳还是社区居民,每个人都脸上带着笑意,关系十分融洽。张宝芳说,社区大都是老居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因此,这时间久了,彼此就像一家人一样,理应如此。此外,为了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状况,她还为44幢楼分别选了44个楼长,当居民联络员。平时楼里有啥问题都可以向楼长反映,社区再定期召开楼长会,了解居民心声。
在社区服务中心的资料柜里,记者就发现这样一张照片:一张张大大的圆桌、一张张温暖的笑脸。大人们在一起愉快地包着饺子、闲话家常,而孩子们则拿着风车欢快地嬉戏。“看到了吗?这正是俺们社区的特色活动———百家饺子宴”,张宝芳告诉记者,虽然竹竿巷社区面积不大,可是几千口子人平时忙忙碌碌,真正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聊聊也很难得。此外,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生活的碰撞中难免会有一些小摩擦,如不及时排解,可能积累成更大的矛盾。因此,居委就另辟蹊径,将最传统的包饺子习俗“华丽升级”,变成一个“百家饺子宴”的社区大活动。从2011年9月举办第一届“百家饺子宴”以来,每年社区的居民们都会聚在一起热闹热闹。邻居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能,随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化解了以往的小摩擦,体会到了合作的喜悦……
创建文明城,济宁在行动。其实,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要体现在大型重要场合,而且还更体现在点滴细节,体现在咱们街道、社区。社区文明了,城市才能更文明。而我们也相信,在这座东方圣城里,有更多的像竹竿巷一样的社区,正慢慢蝶变,愈加美丽……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万德龙昨天是春分,气温转暖的步伐已经越来越快。由此一来,不少行业也进入旺季,驾校就是其中的代表。昨日,记者采访了济宁多家知名...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