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汪天娇
她们,被称为美丽的白衣天使;她们,被誉为新时期的南丁格尔;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工作在不同的科室,服务着不同的人群。可是,她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护士。三八妇女节前夕,记者来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这里就有一位优秀的护士,虽然她来到科室还不到4年,虽然她只是一名1989年出生的小姑娘,可是凭借着对工作的热忱、对患者的耐心,同事们都说“她就是俺们口腔门诊的大总管。”,这个瘦弱的女汉子叫李沙沙。
一丝不苟,每天清点器械上百件
“沙沙,库里还有硬石膏吗”、“沙沙,某某的烤瓷牙来了吗”……见到李沙沙的时候,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五楼不断响起呼喊李沙沙的声音。等候的病人奇怪地问:“你们这个沙沙是干什么的?怎么什么都管?”
李沙沙从2008年毕业之后,就来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实习,2010年5月正式来到口腔科工作。“虽然我们口腔科在整个医院所有科室中规模并不算大,可是每天的门诊量也得五六十位左右。再加上刚来的时候,整个科室就我们两名护士,因此每天都显得异常繁忙。”
李沙沙告诉记者,口腔科门诊是非常特殊的科室,每天她都需要与供应商交接材料和模型,与医院供应消毒室交接物品和医生消毒的器械,然后还要有十几个本子登记……李沙沙的同事告诉记者,口腔科门诊每天送往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的器械有百余件之多,所有的器械沙沙都要清点准确再封装好,哪怕一个小小的戒尺都要准确无误。由于李沙沙眼快、手快、动作协调麻利,因此,时不时就会有人找沙沙帮忙。不过,李沙沙却好像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累,科里所有的活她总是抢着干。
任劳任怨,科室的人都说她最能干
“俺们科室的护士除了要与医生配合操作,还要当好导医、当好仓库保管员。我们口腔科常用的材料、器械加起来有四五百种之多,平时医生也只认自己本专业的器械、材料,而我却要对每种器械的型号、厂家都一清二楚,每月的进出库账目也要认真核对不能出错。”李沙沙说。
在三甲复审期间,为了顺利地让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这座百年老院通过复审,全院职工都做了积极的准备,口腔科门诊也是一样。可不凑巧的是,口腔科另一位护士因病休息,李沙沙就担负起了两个人的工作。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她每天七点准时到达医院,晚上六点才下班休息。任劳任怨,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科同事做好口腔科门诊的感染管理工作,从医院预防感染的各种规章制度的落实、各项物品的消毒到废物回收,还有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的达标,都离不开李沙沙的身影。
复审那段时间,来口腔科门诊检查的评审专家问了沙沙很多问题,既有关于废物回收的,也有口腔科医生防护的,还有危重病人抢救的,沙沙都抢着迅速又准确回答出来。评审专家略带惊讶地说:“你这小姑娘真厉害,怎么什么都会!”
辛勤付出,她用汗水获得患者的称赞
态度温和、热心负责、永远面带微笑,这样一句评价不仅是口腔科同事带给李沙沙的评价,还是无数患者对沙沙的评价。无论老幼、何种身份,只要是来到口腔科,李沙沙总会热情服务,耐心解释病人的问题。碰到行走不便的老人,她总是热情地将老人扶下台阶。甜美的笑脸、暖人的话语、贴心的服务,让人在瞬间就记住了这个善良又热心的小姑娘。
沙沙告诉记者,虽然口腔科的疾病治疗起来都比较快捷,但是还是有不少病人对护士、医生发火。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耐下心来解释,一遍不行就解释两遍。去年夏天,一位母亲带着13岁的儿子来就诊,看着排队的人这么多,这位母亲当时就冲医生发火。这时,李沙沙赶快站出来耐心地劝阻病人,尽管病人几次出言不逊,可是李沙沙却至始至终面带微笑,没有一句怨言。
尽管工作辛苦、忙碌,可是由于自己深深地爱着护士这份职业,李沙沙说,无论多苦多累,自己只要同朋友聊聊天、散散心,然后换位思考劝解一下自己,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也就一扫而光了。或许正如李沙沙在办公桌上贴的格言一样:“效率高一点,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露一点。”
李沙沙为患者测量血压
新闻推荐
游访铁塔寺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王艳茹文/图通讯员朱承山魏永震...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