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吉馍、菜煎饼、炸串、酱香饼……在济宁的不少小吃摊上,商家大多将这些食品用纸袋装好后再套上塑料袋,方便市民带走食用,不过在享受方便的同时,很少有人注意,这看似一层纸袋一层塑料的双重保护,其实并不卫生,这些纸袋有的一搓就烂,甚至遇热便脱层,质量没有保证。
“昨天在小吃摊上买了一份菜煎饼,摊主先用一个纸袋将煎饼装好,然后再在外面用塑料袋装上,没想到走到办公室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纸袋里面的那层塑料薄膜已经开始脱落了,很容易便能撕下来,而外面的那层纸也很薄,一搓就烂。”市民小林告诉记者,自己平时大多在小吃摊上将食物带回来吃,没想到这次买的菜煎饼刚开始吃,便一口咬到了塑料薄膜,仔细看了看才发现是纸袋内壁的塑料薄膜脱落,贴到了菜煎饼上。“这之后我便开始留意,发现不管是卖饼的,还是卖炸串的,用的都是这种纸袋,看似很方便,又不沾油,其实质量很差。”
3月7日,记者分别走访了市区几个小吃街和批发市场,发现不少食品都是用这种棕色的纸袋包装。在太东市场小吃一条街上,只见一家卖炸串的摊主将刚炸好的各种肉串、蔬菜串和饼一起放在一边控控油,很快便拿出一棕色的纸袋,将所有的炸串都放入袋中,随后又将纸袋放入塑料袋内交给顾客。“刚炸出来,温度太高,如果直接放到塑料袋里,一烫就烂,放到纸袋里就没事,而且也可以防止弄一身油,这边都是用这种纸袋。”记者仔细看了下这家所使用的纸袋,也是内壁贴了一层塑料薄膜,轻轻一撕就能撕烂。
而在隔壁一家菜煎饼店,摊主也是将刚刚做好的煎饼先放到纸袋里,再用塑料袋装好,摊主表示主要是刚做好的煎饼温度都太高,一般的塑料袋基本上一烫就烂,还不如多一层纸袋隔着,效果好些,而且市民买的时候看到有“双重保护”,也比较放心。记者发现,这一条街上,大多摊主都在使用这种棕色纸袋,有的外面写着“口口香”,有的则写着“酱香饼”的字样,而当记者询问这种纸袋是从哪里买的时,摊主告诉记者批发市场里基本上都能买到。
随后,记者走访了琵琶山大市场和草桥口批发市场,发现几家店铺里不仅销售塑料袋、纸杯,还销售这种纸袋。记者询问价格,一位店主告诉记者十元钱能买上百个这种纸袋,而当记者询问是否卫生时,对方表示济宁不少小吃摊都是从他这里买这种纸袋,没见有什么质量问题。不过,记者将成摞的纸袋拿起来闻了闻,竟然有一股刺鼻的气味,这让人对纸袋的质量不大放心,而记者仔细查看纸袋,并没有找到任何产品认证信息以及生产厂家信息。
小吃摊劣质食品袋一搓就烂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汪天娇她们,被称为美丽的白衣天使;她们,被誉为新时期的南丁格尔;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工作在不同的科室,服务着不同的...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