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石晶摄影记者刘传伏
古语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济宁市任城二中王维老师可是一位藏书达人,爱买书、爱藏书、爱看书,更爱和同学们一起看书。几十年的积累,王维老师收藏了近万本图书。而从2009年起,王维老师陆续捐出自家藏书几千册,为任城二中的学生们建起一所“博文书屋”。
自家图书搬入学校建起“博文书屋”
“学校里有一个图书室,我这个‘博文书屋\’是自建的,新书、旧书都有,都是我骑着自行车一袋袋提来的,今天刚提来了一袋书,”谈起建书屋的初衷,任城二中老师王维说,“其实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王老师告诉记者,当年还在读小学时,他便迷上了小画书,之后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常去逛书店、逛书摊,买书渐渐成了生活乐趣,而上班挣钱之后,每月拿出不少资金买新书、淘旧书。“原来我家里有一个书房,屋里摆满了书,后来搬家,书多了,地方小了,实在是放不下了,就把书直接摞起来。这么多书,在那摆着,没啥用处,我觉得不如在学校里,为学生们建个图书室。《论语》讲,‘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我就给这儿取名‘博文书屋\’”王老师说,2009年学校专门腾出一间仓库作为图书室,他便将自己收藏数千册的图书搬入“博文书屋”。5年时间,几经搬家,“博文书屋”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书屋颇具生活气息藏书约达5千册
记者在“博文书屋”看到,四周书架上摆满了书,屋内数张桌子上堆满了书,就连靠门的凳子上也放了几十本书。和一些规规矩矩的图书室相比,这个图书室稍显凌乱,但更具生活气息。几盆花、鱼缸内数条金鱼,特别是屋内每张桌子上都摆放了一个钟表。王老师解释说:“就是想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们喜欢在这儿读书。钟表,可不光是为了装饰,也是提醒学生抓紧时间,多读书。”
如今,“博文书屋”藏书约达5千册,包括图书和杂志。除了数量较多的文学名著,图书内容涉及军事、科学、社会、人文、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杂志方面,既有《读者》、《格言》等人文杂志,也有《百科知识》、《我们爱科学》、《世界军事》等专业杂志。王老师说:“这个书屋里的书,都是为学生挑选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电子设备看书,其实纸质图书还是有它的魅力、吸引力。”
图书利用率颇高每天“缝书”几十本
“博文书屋”的管理、打扫和日常维护,基本全靠王维老师一人。由于书屋所在的艺术楼和教学楼为两栋楼,为方便学生借书,王老师专门制作了一个大牌子放置在窗边,牌子一面为红色另一面为绿色,“学生在教室里透过窗户就能看见这个牌子,红色表示关门,绿色表示开门,这样一目了然,以免学生跑冤枉路了。”
除了购买和运送图书、管理图书室,王老师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缝书”。“缝书”可是一项技术活儿,先整理好掉页的图书,拿锥子锥几个洞,再用线缝起来。“原来考试的时候,把试卷缝起来,现在每天都得缝书。咱这里借书很简单,学生还回来一本书,就可以再借一本书,没有时间限制。有的学生看书,不太爱惜,经常弄破。还回来的书破了,得赶快缝上。”王老师说,每天他都要修补几十本书。修补书虽比较麻烦,但更多的学生能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王老师甚觉欣慰。
一些破旧的图书需要缝补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生性凶猛专家建议莫放生鳄龟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世界最大的淡水龟之一、有淡水动物王者之称。■本报记者李朕葳4月17日,...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