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兴
印象中,每年的清明时节,大多是细雨纷纷。正如杜牧那首千古流传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所表述的。未参军之前,每年的清明节我们这些学生都要去离村不远的羊山烈士陵园扫墓。当挂在树上的大喇叭响起那低回悲壮的音乐时,让我们对长眠于地下的革命先烈肃然起敬。父母去世后,我一下对清明节有了更彻骨的感知。那是一种阴阳两界的隔望,一种思念与悲伤的交织。
从云南边防部队转业到济宁工作后,每逢清明节我都携家人到老家祭奠先辈,寄托哀思。当我跪在那抔黄土前,想起父母在世时的含辛茹苦,便忍不住哀思涌动。过去的时光仿佛又回放至眼前。父母的养育、呵护、疼惜、关爱甚至偶尔的严厉、训斥和巴掌都那么亲切、温暖,那么让人怀念和感恩。由于我家兄妹多,父母为了养育我们长大成人,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一生劳作,勤俭持家,为我们操碎了心。母亲是位朴实而善良的农村妇女,年轻时贫穷饥饿的境遇如同冯小刚导演的大作《一九四二》中的逃难者,据说解放前她从河南濮阳逃荒落难到了俺家,贫穷和苦难并没有把她的脊梁压弯,她和父亲一起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血汗支撑着我们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家。在那些艰苦甚至有些寒酸的日子里,因为有了父母养育和政府救济,我们才得以生存、读书和成长。是父母的关爱,温暖了我们的人生;是党和政府的大爱,使我和两个哥哥相继走进了军队这个大学校,我和四哥又先后提干。我们兄妹个个都成家立业,生活小康。我们深知对党和政府的报效最好的是工作行动;而对父母的感恩和思念就只能在这清明时节,变成缕缕纸灰,化作行行泪水。
一缕思念,一篇短文,诉说着对父母离别的悲痛与悠悠的思念!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全市体育场馆、各大公园无障碍通行有“距离”■本报记者王仰浩今年10月份,省第九届残运会将正式开幕,6月份开始就会有部...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