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我自豪,我是一名环卫工”“橘色”坚守,换一城美丽

来源:济南日报 2014-05-23 03:08   https://www.yybnet.net/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武良路

在城市的清晨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着靓丽的橘色,穿梭街头巷尾,双手挥舞着大大的扫帚,用一声声“唰唰”的响声唤醒了沉睡中的城市,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劳动者———环卫工人,是他们用辛勤和汗水擦亮城市的每一条街道。48岁的王雪娥和37岁的李勇就是这个队伍中的两员,记者走近她们,用心感受她们的辛苦和快乐。

清晨5点,她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清扫工作

昨天清晨5点,记者赶到济安桥路和洸河路交叉口时,王雪娥和李勇已经开始了她们一天的工作。只见两人各自分工,王雪娥拿着大扫帚清扫人行道的垃圾,而李勇则负责把扫成堆的垃圾装进垃圾车,然后再用小扫帚清理道路旁边的死角。两人配合默契,扫过的路面立刻整洁干净起来。王雪娥告诉记者,两人负责洸河路和红星路之间的济安桥路段的保洁工作,包括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的清扫和机动车到的垃圾捡拾,每天从早晨5点工作到12点,要对这段路面进行一遍普扫、一遍捡拾,最后再一遍普扫。现在就是她们两人的第一遍普扫。“这一遍普扫是最累的,因为经过一个晚上,路面上被丢弃了很多垃圾,有沿街店铺和市民扔出来的生活垃圾,也有路人随手丢的烟盒、包装袋,还有树上的飘落物,这一遍扫下来,一般能装满两垃圾车。另外,为了避免影响到市民出行,我们要在6点半前扫完这一遍,时间也要打紧才行。”王雪娥一边快速地扫着地一边对记者说。

黄澄澄一片,满地的椿树花增加了工作量

清晨的街头,很少有行人出来,偶尔有一两个晨练者跑步出来,也是很快消失不见,整个街头就只有王雪娥和李勇两人在紧张的忙碌着,急促的扫地声打破了城市的寂静。记者看到,道路两旁有不少椿树,由于正值花期,地上满是黄色的落花,给她们的清扫增加了不少难度。“前几天的时候,路面的落花更多,远远看过去,黄澄澄的一片,一遍扫下来,都要拉三车多。现在树上的花落得差不多了,估计再过几天就能落完了,那时候扫起来会稍微轻松些。”王雪娥对记者说。由于垃圾比较多,记者看到,扫个两三米远,王雪娥就会把垃圾堆成一堆,而李勇则立刻停下车子,用小扫帚把垃圾扫进铁簸箕,然后倒进垃圾车,在她们的身后,路面顿时整洁了很多。

先盖土再铲,脏脏的大便一下清理干净

时间在她们一下一下的清扫中很快的流逝着,5点半时,她们已经扫完了三分之一的工作量,这时,李勇发现非机动车道上靠近内侧花坛的路牙石旁有一坨大便。“应该是晚上有人在这里拉的,太不文明了。”李勇向记者说着,从车上拿来一把铁锹,在花坛的旁边铲起一些泥土盖在那坨大便上,然后从一侧铲起,把大便轻松清理干净,倒进了垃圾车内。“这种情况处理的多了,也算是有经验了,这样铲完地上不会留下大便,再用扫帚打扫干净地上的土就好了。”李勇说。李勇告诉记者,她们在打扫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大便,有的是小孩子拉的,也有一些宠物狗拉的,她们看到后,都会及时的清理干净,免得有人不注意踩上感觉晦气。李勇对记者表示,她很希望路面没有这种脏东西,毕竟踩上后会让人很不愉快。

城市变美丽,这份美丽中有我的一份功劳

王雪娥告诉记者,她在环卫工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8年。与8年前相比,现在环卫工的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她们都是拿着扫帚,拉着地排车,干起活来累得要命,尤其是那沉沉的地排车,一趟下来全身都是汗。现在换了脚蹬的三轮车,比之前轻便多了。再加上现在路面上有各种机扫车和高压洗扫车,这些机械设备不仅能把机动车道上的垃圾清扫一空,还能把路面上的尘土洗刷干净,免去了她们在机动车道上清扫的劳累,同时也能大大降低了她们路面作业时的危险。“现在我们主要的清扫工作就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每天我们要清扫两遍。”王雪娥说。

时间过得很快,6点半时,她们终于完成了第一遍普扫。两人的脸上已然浸满了汗珠,拿毛巾擦把汗,两人把工具装上车,开始赶往垃圾处理站,在那里卸下车上的垃圾后,这时才能去简单地吃点早餐。“吃早饭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7点我们就要开始捡拾路面的新产生的垃圾,临近中午我们还要进行一遍普扫,直到12点才能下班。”王雪娥对记者说。虽然环卫工人的工作非常单调和辛苦,但自从做了这一份工作,她们从来就没有后悔过。她们愿意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换来济宁这座文化名城的洁净美丽。“看着城市的环境一天天变得美丽起来,我的心情也高兴起来,因为这份美丽中有我的功劳。我为我是一名环卫工人而自豪。”

守护好文明的底线

■扈宏毅

每当我看到有人将垃圾从汽车里面若无其事地扔到马路上,心中便会对这人产生异乎寻常的鄙视和厌恶,因为有一年夏天,我曾看到一位环卫工人为了捡拾被人扔在洸河路中央的饮料瓶差点被汽车撞到,而在外地,环卫工因为捡拾垃圾而被车撞到的新闻每年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让我对环卫工人的辛苦有了与过去不同的看法,也由此对这个群体有了一种多于常人的关注。

我想没有人会说自己不熟悉环卫工,因为我们每天都能够见到他们的身影,并且从小就知道他们是“马路天使”或者“城市美容师”。但是,这样的称呼未免过于抽象和宽泛,很难拉近人们与这个职业的距离,而你每天看到的也恰恰有可能最容易被忽视,以至于根本不会多看他们一眼,因此,能够了解和理解他们的人就太少太少了。

那么,请你跟随我们的记者,拿出一点宝贵的时间,留心观察一下环卫工人们,看他们是如何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躲躲闪闪,只为捡走一点零星的垃圾,又是如何蹲在地上用小铲一点点地刮掉一块口香糖,抑或是如何用沙土清理一些孩子、宠物留在马路边的粪便……当你看到这些之后,如果能够对环卫工人多一些理解和体谅,明白自己少扔一点垃圾,不仅仅是为环卫工人减轻了一点劳作,甚至是为他们的生命安全多提供了一份保障的时候,便是我们此次系列报道的最大收获和最终意义。

对一个城市来说,我们永远不会放弃提及的一个词就是“文明”,文明的层次有很多,但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只是“文明”对人们的初级要求;对于人与人的关系来说,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尊重,一切顺利、和谐的交往都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从职业特性上讲,环卫工的劳动强度恰恰就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和尊重的标尺,也是衡量每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尺。我想,对于环卫工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从来就不是那些矫情的赞美,而是一份理解和尊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守护好自己文明的底线,不做给他人制造麻烦、为城市抹黑的事。

将成堆的垃圾装入垃圾车

新闻推荐

“马路天使”那些汗水背后的故事

点击查看原图■实习记者李胜男环卫工人每天风吹日晒,工作非常辛苦。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整座城市的整洁、干净,用淋淋汗水洗净城市的“铅华”。“橙色...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五月的鲜花2014-05-27 03:06
评论:(“我自豪,我是一名环卫工”“橘色”坚守,换一城美丽)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