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古运河上的“扫河”人

来源:济南日报 2014-05-17 03:13   https://www.yybnet.net/

读完这篇新闻,您也许会为这些老船工感到一丝酸楚,那就请勿往河里扔垃圾
点击查看原图■实习记者武旭

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旁,您一定会注意到街边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们。而走在城区古运河两岸,看着干净整洁的沿岸风景带、碧绿的河面,您是否注意到同样在辛勤工作着的河道工人们?近日,一张城区河道清扫船员的工作照片在网上流传,众人纷纷点赞。15日,记者跟随清扫船的工人们也体验了一把别样的“水上人生”。

王大叔和尚大爷已过了花甲之年,满头白发。两年了,每天在河上风吹日晒,尽职尽责,没有任何多余的怨言。作为每一位文明济宁人,我们都应该恪守心中的那份道德和素质,应该向两位老人致敬!

7公里长河道,4条船,8个船工,年龄都在60岁以上

“我们这段河道从对口闸到铁路桥,总共是7公里长,现在有4条船,8个船工,年龄都在60岁以上。”在古运河岸边,记者碰到了市河道管理处的王士安,他告诉记者,眼前这段河道的卫生就是他负责。说起手下的“船工”们,王士安在言谈间露出自豪,“说实话,河上的活是最辛苦的,又脏又累,工资还不高,换了别人早就不干了。可这帮老伙计不但干了,而且还坚持下来了。”

王士安告诉记者,在整个河段的卫生维护中,船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是最大的,每天数千次的挥动打捞网,让很多船工都有了腰部的病痛。到了夏天,岸上的人还能在树下避避太阳,可在河道上却没有任何可以遮挡的东西。“到了三伏天太阳一晒,河水蒸发,河面就是个大‘桑拿\’,一般人上去喘口气都困难。”王士安说,船工们基本上都是365天全年无休;早6点到晚6点,12小时的工作时间;每天四五方垃圾、数千斤的重量,强度远超一般工作。赶到下雨天,雨水把路上的垃圾都冲到河里,工作量往往还要大上几倍。

老百姓常说“有理的街道无理的河”,在街头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在河边上可能就成了常见问题。比如市民在街上丢个塑料瓶,可能觉得不太文明,可随手丢到河里,就觉得让河水一冲就没什么了。可正是无意间的这一举动就给河道上的清扫工作增加了大量工作。

正在说话间,一条清扫船靠在了岸边,一位环卫工人把一袋装满的垃圾扔到了船上。王士安向记者介绍到,清扫船都是一船多用,除了清理河道里的垃圾,岸上垃圾的转运也是重要的工作任务。

63岁和73岁清扫二人组,老哥俩的友谊很坚定

一条船,两个船工,一个在船尾掌舵,一个在前面打捞,这个简单的组合,就是运河清扫船的全部内容。在从对口闸到铁路桥的7公里长的水道上,8名船工和他们的4艘清扫船每天不停地穿梭。

听说记者要采访,63岁的王大叔连连摆手,“我们就干了点小活,比我们辛苦的人还有的是。”记者看到,王大叔黝黑的脸上全是汗水,身旁的船舱里已经铺了厚厚的一层垃圾。上了船,记者才发现船上已经没有了下脚的地方。“这还不算是多的,前一阵漂柳絮,那才是壮观,比这要多两三倍。”王大叔告诉记者,清扫春天的杨絮柳絮、秋天的落叶,是一年中工作最繁重的时候。“这些东西是一直往河里漂,一会儿就一片,它不停,咱人也就不能停。”王大叔边说边把捞网伸向河里,手腕一抖,几个塑料瓶乖乖地进入网中,起网、归仓,动作一气呵成。长长的捞网在王大叔手里变的灵巧无比,在不大的船上收放自如。清扫船要两个小时才能跑一趟单程,有时碰到河里的水草网兜缠住发动机,往往要耽搁更长时间。王大叔说:“就怕夏天时发动机出毛病,一收拾就得花点工夫。这船开起来,多少还有点风,要是停下了,直接在太阳底下晒,真是受不了。”

相对于王大叔的健谈,73岁的尚大爷显得有些沉默。王大叔说,两个老哥们是一起来到打捞船上的,一干就两年。“我年轻一点,就在前面多干点儿,他年纪大了,在后面掌掌舵,也能歇会儿。”这时,尚大爷开了口,“都是他让着我。”

渴望理解,这就是老船工的心里话

随着船越开越远,记者已经没有刚开始“微风拂面、波澜不惊”的新鲜劲儿。尽管还不是盛夏,但午后的太阳也有些灼人,站在没有任何遮挡的船上,记者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可旁边的王大叔还要不停地劳动,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了。“到了七八月份你再来试试,气都喘不上来,坐后面也不轻松。”王大叔指了指发动机旁的尚大爷说:“这个柴油机就是个小火炉,烤得人难受。上午上船前带上一杯水,几口就没了。”记者这才注意到,在王大叔的脚旁还有一个破旧的水杯。王大叔说,在船上实在没地方放,也就顾不得干净不干净了。

船开到一个河湾,王大叔开始捞起淤积的水草,这时,一个声音从岸上传了过来:“好好的你们过来捣什么乱,鱼都吓跑了,赶紧走!”记者向岸上看去,一个手握鱼竿的中年人显然有些不满。王大叔没有答话,匆匆捞着水草,反倒是船尾的尚大爷开了口,声音不大,“我们来捞捞水草,马上就走。”中年人显然不太满意,嘴里嘟囔着收起鱼竿离开了。

从河湾里出来,健谈的王大叔显得有些沉默,他看着河面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王大叔才开了口:“其实,大部分市民都挺理解的,一看我们过来了,人家都把鱼竿收起来,有时候不大忙,大家都相互说两句话,挺好的!”看着王大叔的神情,记者知道刚才的那位中年人多少让王大叔扫了兴。“我们也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大家都理解支持一点。这活累是累,可咱既然干了,就得对得起挣的这份钱。”

船靠岸了,王大叔和尚大爷向记者挥手告别。随着欢快的马达声,清扫船逐渐离开。明天,又将是河道清扫员们忙碌的一天。

新闻推荐

掌握生活的温度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五年级九班朱向晗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十分发达,世界正在被网络全方位覆盖、贯穿。电脑等高科技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不用见面便能随时随...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古运河上的“扫河”人)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