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通讯员辛全秋乔萌
医生简介
蒋树龙,男,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研究方向包括:①中医伴随治疗:以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各种肿瘤及其并发病,中药扶正培本解毒抗癌,减少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延长带瘤生存期。②中药减毒增效:对于需要放化疗的患者,配合中药减毒增效,有效的避免了放化疗引起的生活质量降低,提高了放化疗完成率。③中药外治疗法:发挥中药外治优势,在止痛、治疗癌性胸腹水、化疗性末梢神经炎防治等方面,形成特色制剂,可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④个体化治疗:将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分子靶向治疗有机结合,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
近日,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发布了《关于公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5批面上资助获资助人员名单的通知》(中博基字[2014]4号)。在北京广安门医院攻读博士后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肿瘤专家蒋树龙同志喜获一等资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是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于1984年10月向邓小平同志建议设立的,资助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列入中央财政年度预算,旨在资助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促使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完成创新研究,并迅速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复合型、战略型和创新型人才。
蒋树龙作为本市第一位中医学博士后,与2012年12月就读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师从全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花宝金教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始建于1963年,1977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室;1997年批准为“全国中医肿瘤专科医疗中心”;2001年批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细胞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07年开始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联合培养中医药研究的博士后;2009年批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扶正培本重点研究室。目前,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作为国家中医管理局的重点研究室和临床中心,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医、教、研一体的研究机构之一,全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朴炳奎、孙桂芝、林洪生等均汇聚于此。
一流的平台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习过程中,蒋树龙在认真学习和领悟国内中医大家治疗常见恶性肿瘤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相结合,紧跟国际肿瘤研究领域最新进展,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痰瘀与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关系及化痰祛瘀方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扶正化湿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通过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积极探索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科学内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8年以来,蒋树龙先后作为课题负责人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厅局级课题3项,同时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1项(第2负责人),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及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各1项,2013年及2011年分别获得济宁市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均为第一名);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2年被济宁医学院评为“2009-2010年度科技先进工作者”。2012年5月被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授予“青年英才”称号,2011年被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济宁市卫生局联合授予“济宁市优秀保健专家”。同时,蒋树龙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编委会委员、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常务理事、济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秘书长、济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蒋树龙本次获得的资助项目,是近年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工作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该项目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大背景下,针对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这一难题,瞄准肿瘤研究国际学术前沿,结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大量临床实践及前期研究工作基础,紧紧围绕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力图揭示中医药防治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分子机制,从而为肿瘤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的借鉴与参考,体现了中医治疗的科学性、客观性、真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该项目的实施将填补国内空白,在肿瘤中医药防治领域取得新的成果,必将扎实推进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工作的新发展。
新闻推荐
全新BMW X5首推柴油版,驾控乐趣再升级。在济宁中达宝马4S店第一次体验了这款在中国市场首次推出的全新BMWX5柴油版,便被其澎湃动力折服,感叹:全新BMWX5的进化,竟是如此惊...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