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嘉庆、道光时期,济宁东南方向的马坡一带有个成名的旺族——董家。从乾隆晚期至嘉道年间,家中连续出了董淳、董洁、董瀛三辈三个进士。董家官兴人旺,地广财丰,说是这些都与董家的坟地林脉有关。关于董家的坟地,民间传说的有鼻子有眼。
这董家最早在微山两城村北的鲁村居住,明代末期,董家家境紧窘,渡日艰维,投奔他乡,定居在东北八里外一个叫薄梁的村子里。
后来,董家突然家道中兴,官员辈出,都是因为在薄梁村东南桃花山北,占了一道好的林脉。
说是董家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孩,经常到南边山上放羊,有一天,那小孩见一老头在山坡上转悠来转悠去,像是寻什么宝贝。董家小孩,心眼不短,便不动声色,想探个究竟。他发现那老头从腰里掏出一件东西,用石头往山坡地里砸,砸好后,见老头去了上边不远处的山岗上,然后双手合十,念起咒语,并用脚在山岗上跺了一脚,这时,小孩便发现老头砸在下边山坡地里的东西,‘呯\’的一声从地上蹦了起来。
这小孩赶紧去看那蹦的东西是什么玩意,一看是一段削了尖的柳木橛子,有筷子那么长短,比鞭杆粗那么一圈。小孩一看不是什么好东西,顺手就把那柳木橛子又插回了原洞中。这时见老头从山岗下来了,小孩便躲在了旁边观看,见那老头来到橛跟前,皱了皱眉,摇了摇头,没吭声,又回山岗去了。
老头再次到了山岗上,与上次一样,先双手合十,后念咒语,然后用脚在山岗上连跺了两脚。这时,插在山坡地里的柳木橛子又‘呯\’的一声,蹦出地面,这次蹦得比上次略高。
董家小孩百思不得其解,心里就猜想,看来这老头会武功,他在上边岗上跺脚,能震得下坡的柳木橛子都能飞。所以,小孩就想试试那老头到底有多厉害。于是,又将那柳木橛子插进洞里。那老头又从山岗下来了,见木橛还是没动,就自言自语:
“怎么能不动呢?应该动呀!”
董家小孩躲在一块山石后面,捂着嘴偷笑。正笑间,那老头第三次爬上了山岗。这次到了山岗,那老头与上两次不一样,先是对着天上大呼小叫了一阵,后又扬起双臂在空中比划了一通,最后‘呯呯呯\’在岗子上连跺了三脚。三脚过后,下边的柳木橛子蹦得有一人多高。
董家小孩看得十分入神,也验证了老头的本事,为了再见识见识老头的能耐还有多大,他又一次拾起木橛插入洞中。
老头又一次下来,见脚下的柳木橛仍纹丝不动,表情十分失望,然后对天长叹:“龙山寻脉二十载,竟然寻得一死龙!”说完,对着脚下的柳木橛子踢了两脚,生着气下山去了。
董家小孩将山上见到的情景,回家告诉了父亲,董家父亲也是村里的半个文人,又略通易经风水,于是,便花钱将那二亩山地买断。
果然,到了放羊小孩的下一代,那董家埋了先人的坟地发了光。董家的日子开始蒸蒸日上起来,孩儿们相继步入学堂,他的次子董淳,于乾隆晚期考中进士,并开始做官,官至刑部侍郎。董淳的儿子董洁于嘉庆年间考中进士官至南京知府。
轮到董淳的孙子在江西任一知县的董瀛,他觉得家中官也高了,业也大了,于是,又请人在东边邹城郭里的羊山上拔了一块新茔地,并将掌权的先祖坟冢迁入至新茔。这一折腾,原本已出了三个进士的林脉被破。从此,董家两支(两城镇北薄长支,马坡镇曹坊次支)就一辈不及一辈,官儿越做越小,家庭逐渐败落。
董家由兴到败,都说是董淳在刑部任侍郎期间,杀了一只有道的猿猴,惹下的祸端。
后来向风水行家打听,董家早先占的,也就是那放羊小孩拾到的山坡地,属龙肋凤尾交汇之地,道道白石是龙肋,朵朵青石为凤尾,按说这种龙凤交汇之地每一百二十年可巡转一个一品朝廷大员及一个一品诰命夫人。只因董家那董淳,行奏旨钦差,代宰相之权,怒杀有道猿猴,触犯天条,林脉劲滞。董家虽没出一品宰相,但董淳的夫人王氏在嘉庆元年被封为一品诰命,可是千真万确、老邹县志上有记载的。
(吴琦)
新闻推荐
时值2014年毕业季,济宁市运河实验中学初四毕业生纷纷自发向母校捐赠树苗,以实际行动体现爱校、兴校的情感,为建设绿色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