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昆山人力资源市场,几名外来务工者正在招聘信息栏前查看招工信息点击查看原图事发当天车间工人名单显示:事发车间无一昆山本地人,员工年龄大多在30岁至45岁左右,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为了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这些年龄偏大又有着巨大养家压力的青壮年们甘愿付出超长的劳动时间,冒着患上职业病的危险,走进中荣公司。文/图特派记者陈学超冀强
无一本地客,均是异乡人
昆山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设置的家属接待处和医院外挤满了焦急等待的人群。人群由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湖北汇集而来。
这些操持着不同方言的人们都是此次爆炸事故中受害者的家属,他们虽互不相识,但因共同的身份在医院外、家属接待处相互安慰,互相取暖。
突然聚集的焦急人群是昆山多年来发展的典型缩影——没有外来人口就没有昆山。
进入21世纪后,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苏南模式式微,以苏州工业区和昆山为代表的苏南模式2.0版出现。
依靠大量吸引外资推动GDP和财政快速增长,昆山多年来雄踞全国百强县之首,2010年数据显示,当年该市人均GDP业已超过上海,年财政收入达到360亿元。
机器轰隆作响,带来巨大的用工需求。与坐享城市发展红利的当地人不同,从全国各地汹涌而来的人潮,涌进了这座小县城的各个工业园区、外资企业,为昆山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相对廉价的劳动红利。
2010年,昆山外来人口达到130多万,是本地户籍人口的两倍。截至2013年末,这一数字演变为167.3万。
发生爆炸的中荣公司同样是外来务工者聚集地。3日,本报记者拿到的一份事发车间事发当日当班员工名单显示,261名打卡员工来自安徽、陕西、山西、山东、湖北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无一为昆山当地人。
“昆山当地人是不会进工厂打工的。”多名当地居民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坐享拆迁等各种红利,昆山本地人少有进厂打工者。
多是顶梁柱,少有年轻人
3日下午,本报记者通过对昆山市人力资源市场的采访发现,招聘单位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开出的价格大致在3000元左右甚至以下。相比之下,事发的中荣公司开出的待遇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多位受访家属表示,该公司员工平均月收入在4000-5000元,明显高于昆山市外来务工者平均薪酬待遇。
一名该公司前员工表示,他跳槽到中荣公司对门的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后,“加班加到死一个月也就拿3000块钱”。
在被问及既然薪酬待遇有如此大的落差为何还选择跳槽时,这名员工直言不讳地表示是为了健康。他告诉记者,中荣公司车间内粉尘非常多,对健康非常不利,已有多名员工患上尘肺病等职业病。
“我宁可少拿点也不想拿命换钱。”这名员工同时透露说,除工作环境差、需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外,中荣公司对员工还比较苛刻,“比如说你完成200件,200件之外的就可以计件拿钱,他看你完成的顺利,接下来就可能要给你把任务调成300件了。”
而与多数工厂打工者多为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不同,中荣公司的打工者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大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相对较高的工资成为吸引外来人员到中荣公司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前述名单显示,事发车间的261名员工中,大多数年龄在二十七八岁以上,年龄大的甚至在四十五六岁,少有年轻人。
来自陕西安康岚皋县城关镇的李庆文和妻子伍先会便是其中的典型。1998年,均为民办教师的二人双双放下教鞭,来到昆山市打工,“我们俩做了8年民办教师,工资从30多块涨到55块。”1999年,二人托了关系进了中荣。每人每月能拿到七八百元。因为不堪劳累,李庆文最终无奈在中荣辞职,养育两个女儿和家庭的重担压在妻子身上。出事前,伍先会每月已经能拿到5000多元,每年的年终奖还有1万元。而时至昨日,伍先会依然杳无音讯。
后患隐痛,无从估量
3日,部分伤员家属已经开始陆续接到当地电话,告知受伤员工所在医院。来自济宁鱼台的打工者段成明、李澄澄夫妇的亲属昨天早晨便幸运地得知了二人幸存,被转至苏州、南通治疗的消息。“不过,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见到两个人,也不知道伤势到底怎么样。”二人的亲属告诉记者,他们虽然已经赶到医院,但尚未允许探视二人,因此对二人的伤势一无所知。
此外,在山东的16名员工中,本报已可确认6人已被送至各地医院接受治疗。相比这些能得到亲人消息的家属,更多的家属仍处于彷徨无助状态。
在一份登记有幸存者转院情况的名单上,记者看到不少伤者在姓名一栏都被记载为“无名氏”,除性别外,少有其他信息。由于DNA采集工作昨天刚刚开始,这意味着多数家属截至昨天仍无法得知亲人消息。
相关专家曾对媒体表示,此次爆炸事故收治的病人多为爆震伤,后期死亡率可能较高。这表示后期死亡数字有继续增加的可能。对于每一个遭遇不幸的家庭来说,“顶梁柱”罹难或是遭遇严重的不可逆的爆震伤,显然是难以承受之重。
在安置家属的昆山市国际会展中心,上百名家属陷入焦急的等待,气氛凝滞。只有突然间旁若无人地嚎啕大哭起来的家属的哭声,方能短暂打破这看似永久的凝滞。
此外,目前中荣公司内仍住着20名左右的员工。由于现场已经被封锁,急于拿到薪水的员工选择在厂内等待讨要自己的工资。
一名员工告诉记者,他有七千元左右的工资尚未拿到,“我不能走。”
新闻推荐
点击查看原图随着惠普、甲骨文等世界级“大鳄”纷纷落户济宁,形成特有的“济宁现象”,一连串的疑问随之被抛出...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