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31年前曾到兖州视察泡桐种植 直到听说效益好 小平才面露微笑

来源:山东商报 2014-08-21 17:11   https://www.yybnet.net/

如今邓小平视察过的那片泡桐林,几乎都已经消失了,唯一被保留的,是当年小平同志视察林场时,亲手抚摸过的那棵树。点击查看原图工作人员在2005年落成的邓小平铜像前讲述当年的情景,铜像背后是邓小平当年摸过的泡桐树点击查看原图【“客人”来了】称呼“小平同志”就好

时间追溯到1983年的农历元宵节。这天,山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以及济宁地委书记郑伟民、兖州县委书记丁培德等,都早早的来到兖州火车站,等待“客人”的到来。问及客人是谁,被告知称呼“小平同志”就好。

上午8点15分,一列火车抵达兖州站。几分钟后,“客人”邓小平下车。担任过兖州县第十届政协秘书长的胡伟昌,曾在山东省政协主办的文史期刊《春秋》上,撰文回忆当时的情形。“邓小平衣着朴素,身着中山装,脚穿布鞋,健步从火车上走下来。”

据胡伟昌描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接站的人见了邓小平,既激动又紧张,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小平同志意识到了大家的紧张情绪。再加上那会儿刚过完春节不久,小平同志就亲切地给大家拜年,向在场同志及全家问好。”不一会儿,大家的紧张情绪在小平同志平易近人的问候声中放松了。与大家握手问好后,邓小平乘汽车,于8点30分到达兖州城关公社泡桐林场。即便是在去往林场途中,邓小平也并未休息,而是向陪同人员了解济宁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

【视察林场】连续提问敏锐、仔细

当抵达林场后,张繁亮向邓小平做了详细介绍。

张繁亮指着一排排整齐的泡桐树说,这里过去是一片黑土洼地,我们这几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建起了10000多亩泡桐林网。他回忆,79岁高龄的邓小平,兴致极高地绕着林场走了一圈。在林场,邓小平问得极为仔细。张繁亮也不敢大意,在汇报一些数据时,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在告诉邓小平当年兖州已经栽种了11000亩泡桐林后,他又介绍说:“在一般管理的情况下,每株年材积生长0.05——0.08立方米,每株每年产值15至20元。如果管理得好,每株每年可生长0.1立方米,产值30元左右。”

邓小平问,你们这个林子一亩地栽多少棵?张繁亮回答说,是6米×8米的株行距,理论上每亩13.7棵。

边走边看,邓小平还不断地向张繁亮提问。“还要施肥吗?”

得到要施肥的肯定回答后,邓小平继续发问,要施多少肥,施什么肥?

好在张繁亮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才没被邓小平的连续问题难倒。他回答说,每棵每年能施上2斤尿素肥,就能保证每棵树生长0.1立方米。小平接着又问,一斤尿素多少钱?张繁亮回答,2角2分5厘。

直到此时,一直保持发问态势的邓小平才面露微笑,他高兴地说:“投资4毛5,就能收二三十元,这个效益确实好,应该提倡多栽。”紧接着邓小平又补充说,种树要讲究质量。

【话题延展】“泡桐在四川能种吗?”

回忆起当年向邓小平汇报工作的情形,已经65岁的张繁亮表示终身难忘。

据张繁亮回忆,刚见面时,邓小平就率先向自己发问:“你是林业专家吗?”张繁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婉转地介绍说,自己是学林业的,正在兖州做林业工作。

张繁亮用“敏锐”、“仔细”来形容当时邓小平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了解了那一片林场的情况后,邓小平又把问题延展到了整个济宁乃至全国。

邓小平问,北方适宜种泡桐的地方在哪里?张繁亮回答,北到辽宁,南到两广都能种植。

可能是这个问题勾起了邓小平的更大兴致。他问道:“那泡桐在四川能种吗?”张繁亮接过话茬回答说,“能。您老人家是四川广安人,大家都知道,那里和兖州虽然气候差异很大,但同样能种,只是栽植的品种不一样。”

这个回答让邓小平相当满意。他转头笑着夸赞张繁亮说:“你还真是一个林业专家呐。”

张繁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木材相对短缺。在那样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视察兖州后对济宁和兖州的林业生产给予了充分肯定,极大的促进了此后当地的林业发展。

【发展现状】林场变身国家级农业示范区

在邓小平视察林场后多年,泡桐树一直在悄悄生长。直到1999年,为贯彻科技兴农的战略,济宁决定在林场及其周边,规划12平方公里兴建济宁市(兖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农高区)。

农高区管委会研究室主任张延军向记者介绍说,当年在讨论选址时,的确考虑到了邓小平曾经前去视察过的因素。

2004年,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已经落成的农高区管委会觉得应该兴建一座铜像纪念邓小平。“当时大家工资不高,但为铜像捐款的热情却非常高,几乎所有人都捐款了。”在大家努力下,2005年一座按1比1比例建造的铜像在园区内落成。张延军告诉记者,如今邓小平视察过的那片泡桐林,几乎都已经消失了,有的变作农田,还有的被划入园区。“唯一被保留的,就是邓小平铜像背后这棵泡桐树,这是当年小平同志视察林场时,亲手抚摸过的那棵树,到现在已经几十年了,一直长得郁郁葱葱。”

新闻推荐

针对逃避监督行为,济宁给领导干部戴“紧箍咒” 被曝光事件处置不当将问责领导

商报济宁消息(记者冀强)日前济宁市实施了《济宁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已印发通知...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31年前曾到兖州视察泡桐种植 直到听说效益好 小平才面露微笑)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