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捣皮嗑子”是方言还是外来语 梁方苏

来源:济宁日报 2018-07-20 12:02   https://www.yybnet.net/

如果你听到或说起过“捣皮嗑子”这个词,足见你对济宁方言了解不少;如果你还听说过“topics”这个单词,又足见你对英语也不是学了一天两天。

一旦你对方言和外语中这两个词的语音、语义都了解后,就难免产生好奇和疑问,怎么济宁的一句方言俗语,竟和英语的一个单词有如此相近之处?

“topics”的国际音标读音极像“捣皮嗑子”,而且它们的词义都含有话题、议题乃至议论等意思。我也是不经意中发现的,那还是在退休之前,为了晋升职称而补习英语。岁数大了,记忆力下降,因此常用“联想记忆法”,把英语单词与自己熟悉的环境和事物相联系,用汉字“标注”英语单词的发音。譬如:把大象“elephant”读作“爱拉粪的”,大象个头大,拉起粪来常常是一大堆;把秋天“autumn”读作“袄套呣”,秋天天气转凉,家庭主妇就要考虑套棉衣了;把医院“hospital”读作“好拾皮头”,医院给病人打针后,常积攒很多橡皮瓶盖等等。这种方法对提高英语水平有多少帮助,不太好说,但增添了不少意外的乐趣。一天学到了“topics”这个单词,自然而然联想到 “捣皮嗑子”这句 济宁方言。

在济宁城区,人们常把一伙人在一起杂七杂八、海阔天空地谈论,叫做捣皮嗑子。例如,几人正在街头闲聊,邀另一位过路熟人参与,这人可能会说:我正忙着哩,可没工夫给你“捣皮嗑子”。

济宁方言中描述多人凑在一起谈话的词语真不少,例如:拉呱、唠嗑、闲谈、扯闲篇、拉大呱、胡搉曰、耍嘴皮子、胡吹海耪、扯啰、喳咕、嘁喳、啦牙子等等,但这些与捣皮嗑子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虽是方言土语,人们在使用时,还是要根据不同场景,选用不同的词,尽量使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捣皮嗑子较为确切的含义,是多人参与的不定主题、不着边际的闲聊。由于话题不那么明确,所以参加者常在不自觉间,拐着弯跑了题,但多个话题绕一圈后,可能又回到原主题上来。topics是topic的复数形式,也就是说topics也是指多个话题。 “捣皮嗑子”这句流行于济宁的方言,与外语究竟是巧合相似,还是真有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

质疑中又发现了更奇怪的现象,查到日语中关于议题、议论一词的发音,竟也接近“捣皮嗑子”。日本这个国家很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很多词语都是舶来语。先前常借中国汉语,后来又借取英国等西方国家语言。如“先生”就是直接借用了中国话;“马鸡”就是直接借用了英语“match(火柴)”,等等,还有很多。这“捣皮嗑子”是否也是借取了英文的音和义?

方言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地理环境的诸多因素,把人类分割在不同区域。人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有特点的生活习性和地域语言。据科学家研究,就连鸟类都具有方言,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同一种鸟,鸣叫声都不一样。方言应该是民族语言、国家语言的原始语言和基础语言。但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交通设施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冲开了原有地域的壁垒,方言也开始了大串联。方言的孤岛现象越来越少,交通发达地区的语言难免混杂起来。但原地域语言毕竟根深蒂固,语言基因仍发挥着作用,只是发生了演变。对外来语言首先是理解,再是包容,后来会有选择地采用。

选择是有条件的,追求时尚是表面现象,实质是按价值观选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有些人想掩饰自己的地方口音,有些人想展现自己的地方口音,有些人则在说话中时有意夹杂外地方言和外语单词,以显示时髦,但常常是经济、文化、政治发达地区的语言被人青睐。

自从大运河贯通,济宁就成了南北千里航道上,位置居中的一个重要水陆码头。交通便捷,商贸发达,招来了南来北往、西去东行客人。各地方言在此交汇,对济宁本土语言不断产生影响。原有济宁方言中融入了不少外地方言,特别是运河流域城市的方言。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和外出游历中就很容易发现,济宁方言有些词语,向北与京、津相似;向南与淮、扬相似,只是口音还略有差异。口音差别是方言的特点之一,某人说不几句话,别人就可以从只言片语中很快判断出他是什么地方的人,是长期生活之地的水土造就了他的口音。差别再大一些,就是词语的差别了,对同一个事物两地说法不一样,对常见的东西叫法不一样。更大的差别是语言体系的不一样,那就不能再称作方言,而是民族语言或外国语言了。

济宁还算是交通发达,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就有外国人到达,英、德、美等老牌西方国家的人都有。他们传教、行医、经商,在交流中既学习当地语言,也不可避免地把外语词汇洒落到当地,有些新奇点的、专门点的词语,可能就被本地有兴趣的人选择使用了。用的人多了就演绎成本地方言,音调和意思也在使用中发生略微转化。后辈人不知根由,只是因袭前人的说法,成了新方言。这类方言范围很小,因为出了这个圈,其他地方的人不一定使用。

我做了些调查,济宁周边县市区,使用“捣皮嗑子”这个词的并不多。像这样既是方言又像外语的词,例如 “憋了气”也是一例,它是一种我们从前用过的,洋式的,装有烟筒的取暖炉。如果不是舶来品,济宁人不会凭空给一个炉子起一个如此奇怪的名字的。再如“奥啦”这一感叹词,济宁方言是正巧、恰好、赶好的意思;英、美口语中也常发出“奥啦(all)”的感叹,表示好了、齐了。

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加发达,人们的语言交流更加广泛,许多外语单词成了我们的口头语,什么: “拜拜byebye”“欧尅ok”“魄式pose”“搂狗logo” “拷贝copy” “秀show”“粉丝fans”等等。

许多原来偏居一隅的方言也会一时兴起,在全国流行,诸如“忽悠”“哇噻”等等。语言的发展变化,真是微妙。探讨其规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虽然现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方言蕴含的文化不可忽视,方言也可以算作是原生态文化,它以口头传播的方式存在和发展,在语言交流形式和语义表达方法上更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其传达的意思,普通话往往不能代替。

作家们小说里的人物喜欢采用方言,更显得形象生动、语言活泼,给作品增色。方言真正使我们体味到乡音,感受到家乡。方言的形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自然环境变化的历史,政治朝代更迭的历史,族群迁徙流落的历史,都可从方言变化中寻找出脉络。

可惜自己不是小说家,也不是语言学家,只是把看到的咱们济宁方言中有趣的现象顺便一聊,与大家共同一乐罢了,也就是与老友们捣捣皮嗑子。

新闻推荐

曾经乱象今犹在这些“错题”何时改

本报记者武旭7月18日,记者跟随市创城办工作人员来到城区在之前探访中暴露出问题的地点查看整改落实情况。记者发现,部分乱...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捣皮嗑子”是方言还是外来语 梁方苏)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