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为市民讲解法律知识。文/图本报记者孔茜通讯员崔丹丹张超
为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济宁高新区检察院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搭建教育平台,提供法律援助,建成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学法篇、说法篇、守法篇、用法篇、护航篇及检务篇等6大模块内容讲解,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图文并茂全面展示
提高青少年守法意识
推开标有法治教育基地的棕色大门,“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字样首先映入眼帘,放眼望去,整个房间呈S形设计,沿途参观,可看到各式图文悬挂于墙面,站立式卡通人偶置于转角处,推拉式案例展板穿插其中。
“从为什么学法、何为法到如何加强自我保护,参观一圈下来,基本上都会有所收获。”济宁高新区检察院工作人员介绍,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为青少年教育平台,采用正面宣传引导与反面案例警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内容设计,共设有学法篇、说法篇、守法篇、用法篇、护航篇及检务篇6部分,将青少年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涵盖于此。
同时,在宣讲过程中以普及法律知识、破除学生认知误区为基础,融入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未成年犯罪可适用刑种、预防违法措施、自我保护措施等内容,以身边实例为依托,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通过详细讲解什么是犯罪、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多大年龄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等方面,正确引导青少年对法的认知。
“并非未成年犯罪都不会受到处罚,情节严重者可适用的刑种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罚金。”工作人员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除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条例外,还会告知青少年涉及《刑法》的相关内容,确保起到法律震慑作用,提高青少年守法意识。
免费对区内学校开放
教青少年懂法用法
据介绍,2013-2017年,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呈总体上升趋势,为此关爱青少年成长,强化法治教育,预防关口前置更具有重要意义。“知法、懂法、守法是基础,如何用法才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人员说,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层出不穷,但其原因多为好奇冲动、交友不慎、不懂拒绝等。
以如何面对朋友的不法活动邀请为例,青少年应分清是非善恶,克服好奇心,学会拒绝邀请,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怕得罪人。当受到侵害时,应义正言辞、当场制止,如若无法摆脱挑衅、纠缠,根据现场情况,可选择立即通过呼喊、打电话、递纸条等方法发出信号,同时看请牢记对方人数、年龄、身高、面目等特征,以便事发后报警和确认。
“待开学后,我们将会与学校对接,邀请学生前来法治基地参观学习。”工作人员介绍,设立于济宁高新区检察院派驻保税区知识产权检察室内的未成年人法治基地,将免费面向高新区内学校开放,由专人进行现场宣讲,为青少年普及法制教育。同时,为进一步拓宽法制教育渠道,在开设“法治进校园”课程外,还会针对青少年案件,提供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要求,市金融办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关工...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