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新闻 泗水新闻 汶上新闻 嘉祥新闻 金乡新闻 鱼台新闻 微山新闻 邹城新闻 曲阜新闻 梁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济宁市 > 济宁新闻 > 正文

老灶台,一代人的集体怀旧

来源:济南日报 2018-12-07 10:19   https://www.yybnet.net/

灶台,相传由燧人氏发明。旧时,鲁西南乡村厨房角隅,抬眼便见方方正正的老灶台。它不单烹饪全家饭菜,还用来煮猪食,备冬日洗澡的热水。

老灶台,土坯手工垒成的,土坯之间用瓦刀均匀涂抹掺和了碎麦秸的稀泥以求牢固,锅底摆上几截食指粗细的铁棍来落灰烬,上面牢牢地放一口八印大铁锅,左边支一口鼓风的风仙——在济宁很多地方,都说风箱是风仙。

乡下厨屋,即使身材矮小的奶奶,也要略低霜发。烟雾把土墙、梁檩、窗棂熏得黢黑,四处昏暗。白炽灯尚属罕物,油灯舍不得点——母亲心疼灯盏里那汪浅浅的灯油。借助屋外些许微亮,母亲舞动炊帚,胡乱地把锅刷一刷,之后抓起浮在缸瓮的葫芦瓢,舀几瓢清冽井水,吆喝我们兄弟赶紧生火。柴禾乡村俯拾皆是,枯枝败叶捡一捡,庄稼脱粒后剩的秸秆敛一敛,足够应付大半个冬日了。

风仙“呼呼”地响起,灶腔先冒出股股浓烟,接着火苗一点点长大,吐着火舌似困兽挣扎冲撞。水开始翻滚,蒸汽如万马策腾,在锅盖缝隙“滋滋”逃逸。

晚饭照例待厨屋吃,厨屋狭窄哪怕有张饭桌也腾不出空。有的窝在松软柴堆,有的寻矮凳,还有站着给长辈递碗,一刻不清闲的。吃晚饭称做喝汤,顾名思义,稀饭是主角儿,稀稀落落几十粒大米,几段胡萝卜或地瓜时有时无。若逢母亲到两棵榆树间厚石板上的咸菜缸,捞块腌的辣疙瘩,或几根豆角、黄瓜,滴两粒香油,简直是下饭佳肴,肚子滚圆,像六月田里成熟的西瓜。

夜幕渐渐笼罩庭院,寒风千方百计想探进来瞧瞧热闹,察觉一家子面生厌恶神情,屋口打个圈灰溜溜走了。

老灶台,口腹之欲的场所。劈柴蒸馒头,搭配望天猴辣椒,我从村尾老赵王河摸来的河蚌的肉,鲜美异常。半锅白菜炖粉条,贴一圈面饼,就成了济宁特色美食“老鳖靠河涯”。

新脱的谷子熬稠粥,漂浮一层油膜,撒把砂糖,喝起来香甜。小孩子喜欢锅底塞两个红薯,烤得皮焦肉嫩,嘘着热气小口咬。如能捡到钻进劈柴经火烤的白虫,像咀嚼刚爆的大米花。我们都储存着这样的回忆吧,很晚下学,挨着饿,心急火燎地掀锅罩,母亲预留了热过的饭菜。

特殊节庆,譬如中秋、婚嫁,老灶台比平日忙碌多了,灶沿整齐摆放凉拌好的藕片、菠菜粉丝,新炒的蒜薹肉丝,新蒸的白鲢,撒几根碧绿芫荽,锅里文火“咕咕”炖笨鸡,从院落就听到众人的欢声笑语,而香气是满屋关不住了。可惜此般日子,一年到头寥寥可数。

老灶台还是个充满圣神的地方,寄寓对火和火神祝融的原始崇拜。灶台旁边墙壁,除夕要贴从集市“请”来的木版印制的“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画像。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后将旧像焚之,谓之“送灶”。后来,大家族渐生异爨独居之风,一户不像从前诞子众多,难睹十几口人围坐吃饭的盛大场景了。

乡民尝试煤球炉,用地排车自炭厂拉回百十块,烧水熬汤,炒盆菜,方便省事。老灶台犹如麻雀散尽、鸡栖于埘的庭院,有了久违的清静,只在蒸馒头、来客、过年等少数时候用。

富裕而讲究的乡民,已把灶台砌上雪白锃亮的瓷砖,黢黑老灶台开始旧貌换新颜,看上去舒服多了。

时代列车飞速前进,如今乡村的厨房高大宽敞,窗明几净,乡民用了煤气灶,甚至电饭锅、电炒锅。食材日臻丰富,乡民正经历“没吃的”到“吃什么”的新烦恼。

老灶台像无数尘封在历史课本中的物件,成为时光的小小注脚了,它以古朴敦厚的内质,汹涌燃烧的光亮,勾起一代人的集体怀旧。

旧物什、老习俗,在新浪潮面前慢慢地远去,乡民的生活愈发舒适富裕了。

■李昊天摄影

新闻推荐

禁毒宣传警钟长鸣

5日,由济宁市禁毒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市禁毒骨干师资培训班在济宁高新区举行,通过视频演示、理论讲解、实...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老灶台,一代人的集体怀旧)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