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颖 通讯员 田志敏 边灵飞
项目往哪里聚集?哪里营商环境优,人才、资本、项目就往哪里去。
近年来,日照开发区在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强化作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打造“干部作风最好、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开发区,增强项目招引软实力,吸引更多项目、资金集聚。
政务服务:进一扇门,办一揽子事
走进日照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内秩序井然。
在导办台前,工作人员笑脸相迎,免费为群众复印各种资料。在自助办理区,人社、交警、公积金等多项业务智能查询办理终端,让群众尽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轻松便利;在24小时便民服务区,30余台设备整齐排列,业务办理实现24小时不打烊。中心还高标准配套建设母婴室、书吧茶吧等功能室,与以往叫号声嘈杂、纸张横飞的行政审批大厅相比,处处彰显着人性化与便民化。
近年来,日照开发区以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为目标,投资2亿元,高标准建设2.6万平方米的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全区23个部门单位共计54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业务集中度之高前所未有。
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提速服务效率。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等痛点、堵点、难点,该区深入推进流程再造,对划转的行政权力事项进一步优化归类,目前,85%的审批事项可在窗口直接办理;将审批用章授权给窗口,即办事项窗口办结率达到100%。此外,该区梳理优化精简高频审批事项32项,精简申报材料70项,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申报材料大幅瘦身,科室内部实现无差别“一窗”受理。
该区瞄准企业和群众办事频率高、业务需求大的方面重点创新。目前,企业开办由“513”提速为“511”,7小时可办理完成5个环节的业务;创新“预审—审批零时差”模式,土地手续完备后直接签发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在区级政务大厅设置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窗口,在全市率先实现个体工商户“全区通办”。
此外,帮办服务“手把手”、项目代办“一对一”、领导坐班“面对面”的服务模式,让群众深刻感受到优质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中心启用至今,共办理各项政务服务事项7 . 8万件,项目和群众满意度达到99.96%。
作风建设:提高项目服务水平
作为全市经济发展试验区,近年来,日照开发区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动作频频,改作风、强服务。
2016年2月27日,日照开发区职员制改革《聘任决定》正式公布,自此,该区职员制改革正式入轨运行。首次打破铁饭碗、终身制,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人事管理制度。2017年以来,全区共有44名职员竞聘到上一级中等职员岗位,3名六级职员走向“产业园区管委主任”岗位;12名部门单位主要领导退出任职岗位,3名职员在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中落聘落选。
职员制改革既激发了干部“向上”的激情活力,也传导了干部“下行”的内在压力,进一步提振了全区干部担当作为、激情创业的精气神,干部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当好项目“店小二”。日照开发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战果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将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一线作为考察干部的“主战场”,制定《关于强化在一线精准考察干部的办法》,及时发现并合理使用在一线工作中敢于担当、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挺身而出的“狮子型”干部和在基层一线甘于默默奉献、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式”干部。
体制活则满盘皆活。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从领导到具体项目推进人员,全天候、零距离服务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对各项工作采取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动、销号式验收,确保招引项目早落地。
由此,项目建设速度一次次被刷新。晶霖伟业项目,从去年11月份正式开工,到今年3月份量产,仅用时4个月;普拉沃夫(日照)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从今年4月份项目方第一次来区考察,到8月底实现投产,用时不到5个月。
基础设施:提升园区配套水平
如果说服务是营商环境的软指标,那么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的高低,无疑是营商环境的硬实力。
对标园区3.0版本,近年来,日照开发区不断加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聚力打造路网畅通、平台完善、环境优美、人居和谐开发区,以一流配套为全区“双招双引”加码。
统计显示,2013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城建总投资约65.6亿元,建成区已实现供水、排水、通讯、供电、供热、有线电视、宽带网和场地平整“七通一平”,开通主次干道30余条、总通车里程达到270余公里。建设并形成了以北京路、临沂路、兖州南路、日照南路、重庆路、和阳南路为纵,大连路、天津路、上海路、深圳路、南沿海路为横的路网体系,拉起了全区城市交通框架,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区还持续加大园区道路建设,今年,全区重点建设18项园区道路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建成长城配套园区“三纵三横”路网,生物医药园区“四纵四横”的路网框架已成形,给项目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
打造专业园区。近年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中瑞医药健康产业园、中古(日照)国际生物技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一个个专业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争相成长于开发区这片“沃土”之中。
该区还探索园区开发商模式,实施多元化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共建园区公共服务设施。依据各园区实际进行相应配套建设,去年,该区投资2.5亿元实施了众力热电集中供热项目,集中建设3台每小时75吨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供热区域可覆盖半径5公里,全面满足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内企业生产需求。
四通八达的路网,便利齐全的园区设施,越来越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助力日照开发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坚实。
新闻推荐
市文化和旅游局自组建以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率先召开了文旅系统党员代表大会和机关党建工作会议,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为实现文...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